
3.10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教学设计 课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教学时间 核心 素养 目标 唯物史观:通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使学生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 时空观念:通过对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等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和空间定位,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史料实证:通过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解释: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道路的理解,使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对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评价。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和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艰辛和努力,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重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点。 难点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之处及其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教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情境探究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 手段 多媒体 课时 1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让学生回答:听了这首歌曲,你们有何感受? 教学总结并引入新课:《春天的故事》这首歌就深刻地描绘出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政策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物质生活的改善,精神生活和思想意识上的巨大变化。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们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生听歌后谈感受: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像一声春雷唤醒了长城内外,缕缕春晖暖透了大江两岸,笼罩中华大地的阴霾被春风吹散。1980年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诞生了,欧风美雨徐徐而来,中国开始和世界经济接轨。1992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从此神州大地荡起了滚滚春潮,处处呈现出一片万紫千红。 歌曲和问题导入和教师的总结,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讲授 新课 议题一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子议题1.教师讲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领导中国共产党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前推进。 子议题2.多媒体出示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第一次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整个新时期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 材料二 在中共十三大上,邓小平系统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1)在两次会议中邓小平分别提出了什么理论? (2)材料二中所提到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指的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教师引导识图 子议题3.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7页内容和“材料研读”,提问学生南方谈话的内容? 教师总结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子议题4.展示图片中共十四大和中共十五大会场。 教师提问:中共十四大和中共十五大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子议题5.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问题:我们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