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97473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5课孔乙己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5-04-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8次 大小:661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统编,语文,九年级,下册,5课,孔乙己
  • cover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5课孔乙己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荤菜(hūn)  笔砚(yàn)  间或(jiān)  乱篷篷(péng) B.侍候(sì) 婉惜(wǎn) 门槛(kǎn) 唠唠叨叨(láo) C.辍号(chuò) 夹袄(ǎo) 踱进(dù) 缠夹不清(chán) D.伤疤(bā) 窃书 (qiè) 羼水(chàn) 不屑置辩(xiè)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只有穿长衫的,才_____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 (2)他从破衣袋里_____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 (3)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_____住。 (4)(孔乙己)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_____住。 A. 迈 排 罩 系   B.踱 排 笼 系 C.迈 摸 笼 挂   D.踱 摸 罩 挂 下面是小文同学写的演讲稿《做自强不息的奋进者》的部分内容。请你阅读后完成后面小题。   ①自强不息是激昂的音符,能谱写出催人奋进的乐章;    ,    。②古人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③从“卧薪尝胆”“悬梁刺股”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泱泱华夏,自强自立之君子比比皆是。 ④新时代的青年,有的为国立“芯”,让超级计算机的“中国速度”扬威世界,有的攻坚“卡脖子”技术,争当AR领域创新的领跑者……⑤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⑥时代的进步,要求青年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思维,自强不息,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 3.请仿照画波浪线的部分,在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4.上文中有一处语病和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语病:第    句,修改意见: 。  标点:第    句,修改意见: .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河南人的早餐,除了胡辣汤,还有一碗豆沫。      。      。      ,      。      ,这就是“豆沫”了。豆沫已经有3 0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小吃中的活化石”。 ①《史记·伯夷列传》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②他们隐居在首阳山上,靠采摘野菜充饥,最终兄弟俩都饿死了 ③豆沫的起源,传说与商代的伯夷和叔齐有关 ④武王平定殷的祸乱后,天下归周,伯夷、叔齐却视之为耻辱,坚持不吃周朝的粮食 ⑤殷人感其气节,祭奠他们时把小米舂成粉,做成羹,放入青菜和捣碎的黄豆沫儿煮熟 A.①④②③⑤ B.③④②①⑤ C.①③④②⑤ D.③①④②⑤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孔乙己》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狂人日记》《藤野先生》《范爱农》等均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组成,是一篇小说的核心。 C.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叫“乡试”。考中的称为“举人”,第一名称“状元”。 D.“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7.下面的坐标图呈现了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因为知识的难易程度不同、重要程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情绪或结果,请对此做简要阐述,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8.2022年是鲁迅先生141周年诞辰。某中学组织学生开展主题为“走近鲁迅”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同学们在重温鲁迅小说作品后,对先生笔下的人物形象特点进行了交流。 A:《社戏》中的双喜是一个聪明能干,而且心思细腻的“孩子王”。 B:《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但本性依旧善良。 你:_____ (2)在“人物穿越”这一活动中,如果鲁迅穿越到了现代,他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