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98102

浙美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10 中国书法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5-13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2003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美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国
  • cover
浙美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国书法》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中国书法 学科 美术 年级 八年级 单元 第五单元 版本 浙美版 册别 下册 1.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浙美版八年级下册,主题为“中国书法”。本课我将带领同学们初步了解了我国书法艺术,培养其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书法有一定感性认识(如春联、牌匾等),但缺乏系统知识(如字体演变、笔法技巧)。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探究式:通过问题引导(如“书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思考。 互动式:学生分享观察(如字体特点),教师点评反馈。 学科实践:毛笔书写“永”字,强化笔法体验。 信息技术:PPT展示字体图片(如甲骨文、《兰亭序》),辅助直观教学 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 多媒体课件(含字体演变图片、名家作品) 网络资源(文创设计案例)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评价内容与方式 1.通过观察图片与讨论,能说出书法字体的演变顺序及特点。 2.掌握楷书“永”字的书写技巧,完成一幅结构平衡的毛笔字作品。 3.理解书法与生活的联系,设计“福”字文创作品,传承传统文化。 1.随机抽查学生描述字体特点(他评+师评) 2.评价学生实践写“永”字(互评+师评) 3.“福”字文创作品(互评+师评)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难点 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掌握书法字体演变及“永字八法”楷书笔法(起笔、行笔、收笔)。 学习难点:理解书法结构法则(如“动中求稳”),并在书写中灵活运用。 1.图片对比:展示甲骨文→草书图片,直观感受演变。 分步示范:教师慢动作书写“永”字,分解笔画。 2.体操类比:用动作节奏比喻笔画轻重缓急。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新课导入 教师提问:“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看到书法?” 学生回答:牌匾、春联、签名等,教师点评鼓励。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书法字体演变 教师PPT展示字体图片(甲骨文→草书),讲解特点。学生观察《兰亭序》行书,讨论“字间呼应” 通过视觉对比,理解字体风格与历史背景。 2.永字八法 教师示范“永”字,强调握笔姿势与运笔技巧。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姿势。 从理论到实践,培养动手能力与专注力。 结构法则 书法字体类比体操动作,分析书法节奏变化。 教师总结“动中求稳”法则 跨学科联想,深化对艺术规律的理解。 三、文化传承 布置任务:设计“福”字文创作品(如剪纸、书签、红包)。 延伸课堂内容,促进文化认同与创造力。传承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并与生活相联系。 四、小结 本节课以感受“笔墨之美”为核心,通过“观察—实践—创造”的途径,让同学们在体验中领悟书法的艺术性与文化性。让我们学习到了书法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也可以与我们的体育、生活相融合。 5.板书设计 中国书法 1. 字体演变:甲骨文 → 金文 → 篆书 → 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 2. 实践:楷书“永”字(起笔轻、行笔稳、收笔顿) 3. 结构法则:动中求稳 4. 总结:艺术与生活的结合 6.教学反思与改进 1.生活化导入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 2.实践环节学生参与度高,作品质量较好。 3.对书写困难的学生提供更多个性化指导(如使用握笔器辅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