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道德与法治 【素养测评】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二)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 分 得 分 快乐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遵守社会公德、 、才能保持良好 ,构建 的公共生活。 2.家是我们生活的 、情感的 、精神的 。 3. ,方能悦亲 4.传承和弘扬优秀家风,要从 做起,从 做起。 5.1842年,清政府同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 。 二、选择乐园。(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20分) 1.1912年1月,革命党人在南京建立了临时政府就任临时大总统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孙中山 2.“甲午中日战争”发生于( )年。 A.1893 B.1894 C.1895 3.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找到的指明灯是( )。 A.毛泽东思想 B.马克思主义 C.邓小平理论 4.1967年,我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 A.原子弹 B.氢弹 C.炸弹 5.到了近代,清政府腐败无能,抱残守缺实施( )政策。 A.闭关锁国 B.改革开放 C.求同存异 6.下列同学的做法中,属于文明行为的是( )。 A.早上小刚与人抢着上公交车 B.小兰在火车上大声说话 C.小红过马路时等绿灯亮起了通行 7.习近平重视家风培育的原因是( ) A.只要培育了优秀的家风,中国就一定会成为最强的国家 B.所有的家风都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C.良好的家风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品格 8.我们小学生能做到自理自立的表现是( ) A.不上学照顾妹妹 B.自己收拾自己的房间 C.自己挣钱养活自己 9.面对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灾难,一些有见识的清朝官员主张禁烟,其中态度最坚决的是( ) A.关天培 B.曾国藩 C.林则徐 10.部分游客在公共场所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大声喧哗,吸烟酗酒等,对这种行为的评价正确的是( ) A.这种行为是社会生活中的正常现象,不必大惊小怪 B.这是为了个人利益,不顾公共利益,是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表现 C.这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别人无权说三道四 三、明辨是非。(正确的画“√”,错误的画“ㄨ”)(每小题2分,共20分) 1.《马关条约》中要求将中国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 2.“容止格言”告诉我们小学生要时刻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 3.历经艰难险阻,红军胜利完成了二千五里长征。( ) 4.抗日战争结束后,饱受战争苦难的广大人民渴望和平。( ) 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 6.“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这句歌词描绘的是南泥湾。( ) 7.父母与子女之间有“代沟”,很难沟通清楚。 ( ) 8.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故事、一段记忆,不能当成家风的载体。( ) 9.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法规的权限和程序,征收、征用不动产或者动产的,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 ) 10.公共生活需要共建,公共利益需要共享。( ) 四、连线题(共1题,共10分)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发展创造了很多个“第一”,请把时间与对应的内容连起来。 1956年7月13日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59年9月26日 我国第一辆汽车试制成功 1964年10月16日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967年6月17日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0年4月24日 大庆第一口井喷油 五.简答题(共4题,共20分) 1.辛亥革命后的变化有哪些?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有什么意义? 3.张萌把在微信朋友圈将自己的父母屏蔽了。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4.在新的时代,我们该怎样学习和传承长征精神?参照同学讨论,写出你的想法 六、综合题(共10分) 1.如今的圆明园遗址中到处断壁残垣,只有几根石柱还耸立在那里。有人提议重建圆明园,希望重现昔日皇家园林风采,供人们游览;也有人主张保留旧址原貌、以警示后人。你怎么看?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快乐填空 1.法律法规;社会秩序;有序和谐 2.港湾、归宿、乐园 3.自强自立 4.小事;自身5.南京条约二、选择乐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