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98495

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三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5-04-2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2次 大小:3606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三,单元
  • cover
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三单元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1.请仔细观察下方字帖,从中选出八个不同的汉字,用正楷将它们书写在田字格里。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足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一些。乐器在中国似乎早就有了,《礼记》里说的土鼓土槌儿、lú管儿,也许是我们乐器的老祖宗。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瑟鼓钟,已是洋洋大观了。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tà;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协调,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土槌儿( ) lú管( ) 琴瑟鼓钟( ) 复tà( ) (2)上面文段出自 (填人名)《经典常谈》中《<诗经>第四》,我们可以根据兴趣或需要进行选择性阅读,比如对汉字文化感兴趣,可阅读其中的《 》篇目;读《辞赋第十一》,我们可以了解到 (人物)的代表作品《 》相关知识。 (3)结合上面文段,谈谈“重叠”在《子衿》中的表达作用。 (4)下列关于这一章节的相关知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到了儒家这里,孔子用“思无邪”一句概括“诗三百”。 B.《诗经》采取断章取义之法,用诗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 C.《诗经》成为儒家四书之一,主要作教化之作用。 D.《诗经》“六义”,即所谓风、雅、颂、赋、比、兴。 3.下列语境中,语言表述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临近期中考试,小枫同学有些烦躁紧张,想在课余时间去打篮球放松一下。他把想法告诉了好友小川,小川担心他打篮球时意外受伤会影响期中考试,小川对小枫说: A.你笨手笨脚的,就不要打篮球了,免得被别人笑话,不如去网吧打游戏,那还不会受伤。 B.我才发现你这么蠢,这时候还打篮球,万一把腿摔折了,不能参加期中考试,这辈子就完了。 C.现在到了冲刺阶段,你上课时间就不要去打篮球了,我们还是把精力都用到学习上吧。 D.运动确实可以减压,不过万一受伤影响期中考试可就不值了,你这段时间就不要打篮球了。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所谓书卷气,是一种饱读诗书后形成的 气质。书卷气来自读书,在幽幽书香的熏陶之下,浊俗可以变为清雅,奢华可以变为 ,促狭可以变为开阔,偏激可以变为 。捧起书来吧,你会发现里面的风景美不胜收! A.高雅 淡然 平静 B.高贵 淡泊 平静 C.高贵 淡然 平和 D.高雅 淡泊 平和 5.下列对《经典常谈》中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武”是象形字,字形结构:上面是表示武器“戈”,下面是表示脚趾的“止”,它的含义是征伐示威, 引申勇敢、英勇。 B.《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诗经》,最初提倡用这四本书的是程颐、程颢。 C.《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 其中“风”是各地方的乐调。 D.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时期的散文家,其中包括唐代的韩愈、柳宗元,以及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辛弃疾。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对媒体日前先后表示将自动减薪。 B.炎热的酷暑,在浓荫密布的树下乘凉,的确是一件乐事。 C.“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是我国航天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D.通过这次上岗前的集中培训,使他们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7.选出下列对《关睢》一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