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99547

第二讲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高考一轮通史复习

日期:2025-04-0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1次 大小:36555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二,诸侯,纷争,变法,运动,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先秦(远古至公元前221年)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系列课件 明确时空定位 把握阶段特征 明确时空定位 把握阶段特征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中华原始文化多姿多彩 政治: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社会。古史相传,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晚期实行禅让制。 经济:由渔猎采集到原始农业兴起;从原始公有到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生产力水平低下,刀耕火种。 文化: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先后经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出现原始宗教、文化和图腾崇拜。 夏、商、西周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也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与繁荣时期 政治: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产生(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世卿世禄制) 经济:早期农业产生,西周井田制成为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手工业被官府垄断(工商食官) 文化:神权思想,等级、宗法血缘观念浓厚 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大变革的时期;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宗法制度走向瓦解,礼崩乐坏;诸侯兼并战争不断,各国为富国强兵变法图强;集权趋势不断加强 经济:铁犁牛耕使用,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产生;工商食官制度被打破,工商业有所发展 思想:私学兴起、学术下移,“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阶级:奴隶主贵族衰落,地主阶级日益壮大,士阶层兴起 民族:民族交融,华夏认同观念扩展至周边民族,华夏族发展壮大 第二讲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内容导航 内容导航 01 解读课程标准 把握方向性 02 概览考点分布 寻找规律性 03 梳理必备知识 落实基础性 04 解决情境问题 提升综合性 05 链接高考真题 达成应用性 内容导航 解读课程标准 把握方向性 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变法运动的必然性;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变革 新高考以诸子百家的思想理论创设情境,认识诸子百家思想的时代性及现实价值 概览考点分布 寻找规律性 时间 全国卷 地方卷 2020 【Ⅲ】41.西周的政治制度 山东·百家争鸣 江苏·墨子思想 浙江·孔子与墨子的思想 2021 【甲】24·孔子思想 湖南·《诗经》 2022 【甲】24·道家,老子主张 重庆·华夏族的发展与华夏 湖南·认同孟子、荀子思想 江苏·春秋战国改革与变法 2023 【甲】24·孔子的主张、活动 【乙】24·战国农业 【新课标】孟子、荀子思想 湖南·百家争鸣 福建·春秋战国变法改革 辽宁· 孔子的思想 2024 【新课标】老子的主张;庄子、阴阳家的思想 江苏·春秋战国的农业、水利、工商业 山东·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活动 梳理必备知识 落实基础性 知识点一:春秋战国———社会之变 (一)政治之变: 材料一:一部春秋战国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部国家间战争史。在长达400多年的时间里,爆发了上千次国家间战争。所有的诸侯国和王国都反复卷入战争之中,现存的文献和文物记录了其中762次国家间战争。 —王日华《春战国家间战争相关性统计分析》 材料二:郑伯不朝,王伐郑,卒大败,射王中肩。 ———《左传》 材料三:材料: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 ———《<战国策>书录》 列国纷争,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分封制宗法制度走向瓦解 梳理必备知识 落实基础性 知识点一:春秋战国———社会之变 (二)民族之变: 春秋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两幅图在少数民族数量上有什么区别? 华夏认同的出现,民族交融的加强 梳理必备知识 落实基础性 知识点二:春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