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00084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24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93282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地理,必修,第五,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⑴学生能够准确阐述环境问题的概念,深入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⑵清晰区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三类环境问题,并能结合实例详细说明其具体表现。 ⑶熟练运用图表、资料等信息,分析特定区域的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二)思想方法目标 ⑴通过对不同环境问题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的逻辑思维能力。 ⑵引导学生在分析环境问题时,运用综合思维,全面、系统地认识环境问题与人类活动、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素养成长目标(核心素养) ⑴人地协调观:深刻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影响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增强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⑵综合思维:从自然、人文等多要素综合分析环境问题,提升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⑶区域认知:通过对不同区域环境问题的分析,了解区域环境问题的差异性,形成区域认知能力。 ⑷地理实践力: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环境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合理的解决建议。 二、课标教材 1.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其成因。 2.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人口、城市、产业等人文地理知识的基础上,探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材从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环境问题的表现两个方面展开,通过案例分析和图文资料,引导学生认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为后续学习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奠定基础。 3.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生活中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他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还比较肤浅,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深入的分析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深入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和成因,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4.教学重点 ⑴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⑵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三类环境问题的表现。 5.教学难点 ⑴运用综合思维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相互关系。 ⑵理解不同区域环境问题的差异性。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5 分钟) 教师活动:播放 1972 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视频片段,展示会议召开的背景和重要成果,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 1972 年会召开这样一次关于人类环境的会议?当时人类面临着哪些环境问题?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推选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关注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 (二)问题导学(5 分钟) 教师活动:展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⑴什么是环境问题? ⑵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⑶环境问题有哪些主要表现?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在教材上标记答案要点。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导学,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新知探究(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0 分钟) 教师活动:结合教材内容,讲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强调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举例说明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灾害对环境的破坏;人为原因从人口增长、资源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并展示相关案例和数据: 自工业革命以后,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特别是20世纪环境污染的“急性发作”,引发了一系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