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级中有残疾儿童的体育教案 -融合体育———让爱无碍,共享运动乐趣 第一篇: 一、教学目标: 1. 教案主题:融合体育———让爱无碍,共享运动乐趣 2.情感目标:培养全班学生对残疾儿童的尊重、理解和关爱,增强班级凝聚力。 3. 技能目标:让残疾儿童在安全的环境中参与体育活动,根据其能力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促进身心健康。 4. 知识目标:了解残疾儿童在体育活动中的特殊需求,学习基本的辅助技巧和安全知识。 二、教学对象:小学中高年级班级,包含残疾儿童在内的全体学生 三、教学时长:45分钟/课时,共3课时 四、教学准备: - 体育器材:轮椅、助行器、软垫、平衡球、彩色丝带等。 - 安全措施:确保活动区域无尖锐物品,准备急救包。 - 心理准备:教师提前与残疾儿童沟通,了解其身体状况、兴趣及运动限制。 - 分组安排:混合分组,每组至少一名残疾儿童和一名健康儿童作为伙伴。 五、课时实施 一) 第一课时:认识与接纳———构建融合体育的基础 教学流程: 1. 开场热身(5分钟) 全班围成一个大圈,进行简单的肢体伸展和呼吸练习,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教师简短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强调“每个人都是运动的主角”。 2. 分享与倾听(10分钟) 邀请残疾儿童分享自己的运动经历、喜欢的活动及面临的挑战。 鼓励健康儿童分享自己对残疾的认识,以及愿意如何提供帮助。 3. 角色扮演与理解(15分钟) 分组进行“一日残疾体验”小游戏,如蒙眼走路、单手穿衣等,让健康儿童体验残疾带来的不便。 小组内讨论感受,增进对残疾儿童的理解与同情。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强调尊重差异、互相帮助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每位学生回家后思考自己可以为班级中的残疾儿童做些什么,并准备在下节课分享。 二)第二课时:安全参与———体验融合体育的乐趣 教学流程: 1. 安全教育与准备(10分钟) 讲解体育活动中的基本安全知识,特别是与残疾儿童互动时的注意事项。 展示并演示急救包的使用,包括简单的止血、包扎技巧。 2. 适应性体育活动(25分钟) 轮椅篮球:分组进行,每组配备一辆轮椅和一个软质篮球。健康儿童负责传球,残疾儿童尝试投篮,强调团队合作。 平衡挑战:使用平衡球和软垫,设置不同难度的平衡路径,鼓励残疾儿童在安全范围内尝试行走或滚动。 色彩追逐:在操场上设置彩色丝带作为目标点,残疾儿童坐在轮椅上由健康儿童推动,共同完成追逐游戏,增进默契。 3. 休息与交流(5分钟) 中途休息,提供水和零食,鼓励学生们交流游戏体验,分享快乐与收获。 4. 反馈与调整(5分钟) 集体反馈活动感受,教师记录每位残疾儿童的参与情况,以便后续个性化调整。 强调活动中的积极面,鼓励大家继续努力,共同进步。 三) 第三课时:个性化挑战———展现融合体育的魅力 教学流程: 1. 个性化目标设定(10分钟) 根据前两节课的观察,与残疾儿童一对一沟通,共同设定本节课的个人挑战目标,如完成一次独立行走、投中一次篮球等。 健康儿童作为“小教练”,根据残疾儿童的能力提供指导和支持。 2. 技能提升与展示(25分钟) 助行器行走:针对需要辅助行走的儿童,设置障碍赛道,如绕过椅子、穿过小隧道等,提高行走能力。 精细动作训练:使用小皮球或豆子进行抓握、投掷练习,增强手眼协调能力。 创意接力:设计包含轮椅、助行器、跑步等多种方式的接力赛,鼓励团队协作,展现融合体育的魅力。 3. 成果展示与庆祝(5分钟) 邀请每位残疾儿童展示自己的挑战成果,无论成功与否,都给予热烈的掌声和鼓励。 集体合影留念,记录这一温馨而有意义的时刻。 4. 总结与展望(5分钟) 教师总结本次融合体育活动的收获,强调团结互助、勇于挑战的精神。 鼓励学生们将这份爱心与尊重延续到日常生活中,成为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