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01624

2.3伴性遗传课件(共29张PPT)2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必修2

日期:2025-04-19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2次 大小:48112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学年,生物学,高中,2019,人教,2024-2025
  • cover
(课件网) 第3节 伴性遗传 第1课时 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患者由于色觉障碍, 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区分红色和绿色。据调查,在红绿色盲中, 男性远远多于女性。 抗维生素D佝偻病也是一种遗传病,患者常表现出O形腿、 骨骼发育畸形、生长发育缓慢等症状。但这种病与红绿色盲 不同,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 讨论 1.为什么上述两种遗传病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 2.为什么两种遗传病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同? 上述两种遗传病的基因很可能位于性染色体上,因此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 上述两种遗传病的基因虽然都位于性染色体上,但红绿色盲基因为隐性基因,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为显性基因,因此与性别关联的表现不同。 一、伴性遗传 1.概念:决定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在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联系, 这种现象叫伴性遗传。 2.注意: ①若决定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遗传与性别无关。 ②并非所有生物都有性染色体,只有雌雄异体(雌雄异株,植物如:杨、柳、女娄菜)的生物才有性染色体 例如:豌豆,玉米,水稻均没有性染色体 X染色体 Y染色体 人类性染色体 一、伴性遗传 X(1098个基因) Y(78个基因) 人类X、Y染色体扫描电镜照片 Y染色体只有X染色体大小的1/5左右,所以许多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X Y X和Y同源区段 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 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 伴X染色体遗传 伴Y染色体遗传 伴X染色体显性 伴X染色体隐性 伴X和Y染色体遗传 二、人类红绿色盲 约翰·道尔顿 英国人道尔顿(1766-1844)———第一个发现色盲的人 粉红色 白天:天蓝色 夜晚:鲜红色 道尔顿决定弄清楚原因,经过认真分析和比较,他发现自己和弟弟对一些颜色识别不清,原来这是一种色盲现象,为此他发表了论文《有关视觉的离奇事实———附观察记录》,成为第一个发现色盲的人。后来他从事化学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化学史上著名的“原子论” 。由此可见,善于发现问题,执着的寻求答案对于科学研究是多么重要。 分析人类红绿色盲 下图是一个典型的色盲家族系谱图 Ⅰ Ⅱ Ⅲ 1 2 1 2 3 4 6 5 1 2 3 5 7 6 8 10 9 11 12 4 正常男性 正常女性 男性患者 女性患者 婚配 Ⅰ、Ⅱ…代表世代数; 1、2…代表各世代中的个体; 讨论: 1.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Y染色体上? 2.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 红绿色肓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红绿色肓基因是隐性基因。 二、人类红绿色盲 写出人类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所有的基因型 性 别 女 男 基因型 表现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B B B b b B b b 患者 正常 正常 (携带者) 正常 患者 不同个体婚配,共有多少种婚配组合?写出不同婚配组合的遗传图解。 ①XBXB × XBY ⑥ XbXb × XBY ④ XBXb × XBY ⑤ XBXb × XbY ③ XBXB × XbY ② XbXb × XbY 特点:男患多于女患 分析红绿色盲———遗传图解 亲代 配子 子代 女性携带者 正常男性 1 : 1 × XBXB 正常女性 XBXB 色盲男性 XbY XB Xb Y XBXb XBY 亲代 配子 子代 女性携带者 正常男性 1 : 1 : 1 : 1 × 女性携带者 正常男性 XBY XB XB Y XBXb XBY Xb XbY XBXb 正常女性 色盲男性 结论:男性色盲基因只能传给女儿 结论:男性色盲基因来自于他的母亲 二、人类红绿色盲 I II III 1 2 3 4 5 6 7 8 9 10 XbY XbY XBXb 男性的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获得,以后只能传给他的女儿。 红绿色盲在传递过程中常呈现一代患病一代正常的情况,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隔代遗传(这是隐性遗传病都有的特点)。 分析红绿色盲———遗传图解 亲代 配子 子代 女性携带者 1 : 1 × 色盲女性 正常男性 XBY Xb XB Y XBXb XbY 色盲男性 亲代 配子 子代 色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