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文明的摇篮 风吹来的黄土 一、 文明的摇篮 1. 位置和范围 (1) 位置:黄土高原东起A 山脉,西至B 岭,北连C 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D 。 (2) 范围:黄土高原地跨E 省、F 省、G 省、H 自治区及河南省等省区。 2. 黄土高原的文明 (1) 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2) 黄土高原曾经林草繁茂,环境宜人。 (3) 黄土高原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如 平原一带的原始农耕文明;相传炎黄二帝在这一带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先河。 3. 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 (1) 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黄土具有 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干燥,容易开挖,适宜开凿窑洞,作为居所。 (2) 是一种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其歌腔高亢而悠长,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深受人们喜爱。 二、 风吹来的黄土 1.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 ,海拔在1 000~2 000米,除一些石质山体外,地表覆盖着深厚的黄土。 2. “风成说”: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由风从 地区吹到这里堆积而成的。 3. 黄土高原的地貌及特征 (1) 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 、 。 (2) 黄土高原的地貌: 、黄土墚、 和黄土川等。 1. (跨学科·语文)下列诗句描写到图中地理事物的是 ( ) ①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②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③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④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读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图,完成2~3题。 2. 图中四种黄土地貌中,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是 ( ) A. 黄土塬 B. 黄土墚 C. 黄土峁 D. 黄土川 3. 形成黄土高原塬、墚、峁、川等地貌的主要原因是 ( ) A. 地壳运动 B. 流水侵蚀 C. 风力吹送 D. 乱砍滥伐 ———风成说”认为,黄土是由风从内陆地区吹来的。从戈壁带到黏黄土带,黄土颗粒越来越细。读黄土颗粒大小分带示意图,完成4~5题。 4. 黄土随风运动的大致方向是 ( ) A. 自北向南 B. 自东北向西南 C. 自东向西 D. 自西北向东南 5. 下列城市所在地黄土颗粒最细的是 ( ) A. 延安 B. 西安 C. 太原 D. 银川 下面为黄土高原区域略图及延安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6~7题。 6. 关于黄土高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主要分布在晋、秦、宁、陇 B. 1月份平均气温高于0℃ C. 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秦岭以南 D. 河流众多,短小而湍急 7. 当地居民多戴白羊肚头巾,与之有关的自然环境因素是 ( ) A. 冬季寒冷、风沙大 B. 夏季多雨、气温低 C. 地形类型复杂多样 D. 河流多而且水量大 黄土高原是我国最大的苹果产区,近年来,黄土高原的苹果不仅走向全国,还远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此外,苹果醋、苹果酒、苹果脆片等高附加值的产品也搭乘中欧班列远销海外。读我国部分苹果带分布图,完成8~9题。 8. 相同的苹果品种,黄土高原苹果比渤海湾所产苹果色泽好、含糖量高,主要原因是 ( ) A. 科技较发达,种植技术高 B. 引黄河水灌溉,水源充足 C. 黄土土壤肥沃,有机质多 D. 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9. 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把鲜苹果加工成苹果醋、苹果酒等产品出售的积极意义有 ( ) ① 缓解苹果滞销问题 ② 保障居民的粮食安全 ③ 提高苹果的附加值 ④ 增加当地就业机会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0. [项目化学习] (传统文化·窑洞民居) [项目主题] 窑洞———山西的传统民居 [项目背景] 山西大部分地区位于黄土高原,传统民居主要是窑洞,窑洞的形成和发展与山西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深入了解家乡民居文化,某地理小组以“窑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