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写作:布局谋篇 布局谋篇 要求 方法 结构完整,逻辑严谨,文脉畅通,灵活多变而富有创造性,有利于突出中心 对材料的组织、结构的安排等做整体谋划,包括文章的整体结构安排,也包括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规划。 梳理材料,拟出框架 观照全局,列出提纲 确定多个材料之间的关系(并列、递进、因果、总分等),明确材料的主次地位,安排内容的先后、详略。 事件性材料:理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事物性材料:从不同角度解析材料的构成 数据性材料:确定具体数值,评估其可信度 写作指导 观照全局,列出提纲 清晰表现文体特点 清晰标示文章线索 清楚标示内容的先后、详略及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标示出层次与段落、开头与结尾、过渡与照应等各方面的设计安排 记叙文:列出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议论文:列出论点是什么,如何引出论点,如何进行论证,如何得出结论 说明文:列出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的特点,从哪些角度进行说明等 记叙文:时间发展、地点变换、思想感情的变化、事情发展等 议论文、说明文:文体本身的逻辑线索 【一】古老的建筑、独特的物产、美丽的传说……这些都可能是你家乡的名片。试以《家乡的名片》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思维导图 某物产 某名人 某民风民俗 某景点 开头:开篇点题 中间:以时间为线索 结尾:呼应开头 题文展示 例文展示 家乡的名片 可作为家乡名片的特产很多,但我最喜欢家乡的煎饼! 煎饼是沂蒙山人的主食,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饭桌上多了白馒头、大米饭,但是沂蒙山人还是离不开煎饼,一日不吃想得慌。煎饼,虽说是老百姓一日三餐的寻常饭食,可它松脆香甜,易食耐放,很多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如蒲松龄老先生就曾赞道:“圆如 亮点批注 开篇点题,同时照应题目。 “但是”表转折,表明沂蒙山人对煎饼的情有独钟。 望月,大如铜钲,薄似剡溪之纸,色似黄鹤之翎。”一语道出煎饼薄如纸、色香味俱佳的特点。每天早饭,半张煎饼卷上刚炒好的辣椒,再加一根油条,那味道真是又香又辣又爽口,就是拿什么山珍海味来,我也不跟你换呢! 儿时我最喜欢看奶奶烙煎饼的情景:奶奶用油擦子擦一遍鏊子,鏊子黑黑的脸立刻就泛起油亮的光泽。等鏊子烧得滚烫的时候,奶奶就从面糊盆里舀一勺面糊放在正中,然后右手握尺板,悬肘,提腕,旋转, 亮点批注 引用蒲松龄对煎饼的描写,既写出了煎饼的特点,又增添了文学色彩。 尺板像钟表的秒针,快速且毫厘不差地走了一个圆,面糊如水般漫开,覆盖了鏊子。尺板逐渐平起内收,鏊子上就出现了一个完整的圆。煎饼熟了,奶奶就双手扯着煎饼边缘猛地掀起,于是一张薄薄的米黄色的煎饼便做成了。 煎饼好吃,但要烙好却不容易,鏊子烧得太热会烙糊,太凉则揭不下来,也不好吃。只有恰到好处,煎饼才会色正味香,圆整松脆。奶奶是烙煎饼的好手,烧鏊、舀糊、摊糊一气呵成,烙出的煎饼简直像一件工艺品。 亮点批注 具体描写奶奶烙煎饼的过程。 把“煎饼”比作“工艺品”,不仅写出了奶奶烙煎饼的技艺高超,而且还蕴含着作者对煎饼的喜爱之情 。 如今,家乡的煎饼已走出了山村,来到城市的大街小巷。不少家乡人在城里以卖煎饼为生,生意红火。他们长年累月地在鏊子上画着一个又一个“圆”,满足着城里人对煎饼的需求。哦!家乡的煎饼多像一根丝带,一头连着乡村,一头连着城市。 亲爱的朋友,来我的家乡做客吧,来尝尝我家乡松脆香甜的煎饼! 亮点批注 把“煎饼”比作“丝带”,表明煎饼为家乡的人带来商机,也拉近了城乡距离。 照应开头,发出邀请,收束全文。 【名师总评】本文作者在熟悉的范围内确定足以代表家乡特色的物产———煎饼,作为家乡的名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