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下语文第二次月考检测卷1 范围:第三至四单元 1.全卷满分为 120 分,考试用时为 12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基本信息。 3.选择题请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指定区域内。 4.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4题;共12分) 年级开展“人无信不立”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本次活动,并完成下列任务。 演讲话诚信 小文要参加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演讲比赛,下面是她演讲稿的节选部分。请你阅读演讲词,完成小题。 “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古往今来,诚信一直被人们看作立身之本、交友之道、经商之魂、为政之要。对诚信的执着与坚守,已深深juān□刻于中国人的精神血脉。商鞅立木的记载妇孺皆知,“千金一诺”的佳话不绝于史,“民无信不立”的教诲深入人心。中央宣传部每年发布的“诚信之星”名单生动展现了当代中国人守信重诺、躬行不chuò□的精神风貌。_____。近年来,“失信人黑名单”的公布掐住了“老赖”的逃债命脉,使“老赖”们(杳无消息/无处遁形),半年之内就有万名“老赖”主动还钱,这就是制度的威力。只要激励与惩戒措施双管齐下,建设诚信社会、诚信国家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1) 根据拼音,请用楷书把填入□处的两个汉字依次书写在“田”字格内。 (2) 给加点字注音和括号处填入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zài huì 杳无消息 B. zài huǐ 无处遁形 C. zǎi huǐ 杳无消息 D. zǎi huì 无处遁形 (3) 结合语境,填入文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诚信精神的树立,与其通过道德教化,不如依靠制度保驾护航 B. 诚信精神的树立,与其通过制度保驾护航,不如依靠道德教化 C. 诚信精神的树立,不仅要通过道德教化,还须依靠制度保驾护航 D. 诚信精神的树立,不仅要通过制度保驾护航,还须依靠道德教化 (4) 为了弄清“为政之要”的含义,同学们查阅了《古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其中“要”的释义可归纳为:①重要;②关键,要领;③希望得到,索取;④请求;⑤需要;⑥将要。根据词典释义及文段内容,“为政之要”可解释为。 【答案】【小题1】 镌 辍 【小题2】 D 【小题3】 C 【小题4】 治理国家的关键/要领 1. 本题考查汉字书写。 用楷书书写,保证字体规范、端正、整洁。 镌刻(juān kè):雕刻的意思,通常是把文字、图案等刻在某种坚硬的物体上,比如在石头上、金属器物上镌刻诗词、花纹等,往往强调雕刻的动作以及雕刻后留下的痕迹具有长久性、纪念性。 躬行不辍(gōng xíng bù chuò):亲自去实行、实践,并且从不停止,坚持不懈地去做某件事。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待某一事业、行为有着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去践行的态度。 2. 本题考查字音及词语运用。 记载(jì zǎi):作动词时,指把事情写下来,目的常在于记录事实、保存信息等,以便后人知晓;作名词时,指用来记录事情的文章、文字等资料。 教诲(jiào huì):教导、训诫。 杳无消息:一直得不到对方的消息,没有一点音信,侧重于强调没有消息传来;无处遁形:表示没有地方可以隐藏形迹、身影,也就是没办法躲藏。 文段中提到“‘失信人黑名单’的公布掐住了‘老赖’的逃债命脉”,意思是让“老赖”没办法再隐藏、逃避,是说他们没有地方躲藏了,所以此处应该用“无处遁形”更符合语境。 故选D。 3. 本题考查句子衔接。 前文内容梳理:先是阐述了诚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从古至今都备受重视,像商鞅立木、“千金一诺”这些事例体现的是古代通过道德层面的典范、佳话来传播和弘扬诚信观念,让人们知晓诚信的重要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