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定制身份识别》教学设计 课题 定制身份识别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八年级下 核心素养目标 信息意识:能根据应用场景(如支付/门禁/商品管理)判断适合的物联网标识技术,分析条形码易伪造、NFC通信距离限制等安全风险的实际影响。计算思维:通过对比条形码/二维码/RFID的编码原理,理解纠错算法、无线通信等技术实现机制,能绘制技术对比表说明不同场景的技术选型逻辑。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运用图形处理软件制作网络安全宣传版面时,能自主选择技术特征对比图、安全警示图标等素材,设计具有交互提示的二维码扩展内容。信息社会责任:在分析RFID隐私泄露案例时,能提出个人信息脱敏处理方案;设计校园设备标识系统时,主动考虑访客权限分级等数据保护措施。 教学重点 掌握条形码、二维码、射频识别和近场通信在信息容量、制作成本和安全性的核心差异。能分析伪造条形码、二维码隐私泄露等风险,并提出加密存储或权限分级等应对策略。根据支付验证、商品管理等场景需求,选择适配的标识技术并说明理由。 教学难点 理解二维码纠错算法、射频信号通信等抽象技术原理的底层运行逻辑。在预算有限或设备不兼容时,综合安全性和便捷性选择最优标识方案。将加密验证概念转化为具体防护措施的设计能力培养(如动态二维码时效控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聚焦 大家都有一个属于自己唯一终身不变的身份证号。身份证号中存储了出生日期、性别、出生地等个人身份信息。在物联网系统中,每个物品也会有一个全球唯一的“身份证号”,我们称为身份标识。生活中常见的物联网标识技术有哪些 怎么为物品定制身份标识?本课请在校园网络安全宣传小报中,设计制作有关物联网身份标识安全的版面。2.探索物联网身份标识是指按一定规则或标准赋予物品易于机器和人识别、处理的标识符或代码,它是物联网对象在信息网络中的身份识别凭证,本质上是一种物理编码,能够实现物品的数字化。播放视频《条码扫描与RFID 技术简析》。 小组选择一种技术,简要介绍其特点和应用场景(如超市扫码支付、物流追踪、智能门禁等)。观看视频小组讨论:为什么物品需要“身份标识”?如果没有会怎样? 通过自主探究物联网标识技术,锻炼学生信息检索和归纳能力。通过问题引导思考标识的必要性,培养逻辑分析能力。 讲授新课 新知讲解:一、写一写手机二维码作为用户唯一的验证或支付标识,可以用来验证身份或移动支付(如下页左图所示);商品条形码可以用于记录商品的价格、类目等信息,超市收费员通过扫描商品条形码可以计算商品的价格;小区入口的智能护栏利用摄像头识别车牌号信息,判断车辆是否能够进入小区(如下面的右图所示)。原来,二维码、条形码和车牌号都是用来标识身份的方式!我们还得想想是否有别的方式,以及其具体的应用情景有哪些。联系实际生活,结合上下文,思考生活中常见的身份标识方式有哪些以及它们的应用情景是什么,参考范例补全下表的内容。二、探索目前,物联网设备可以通过非接触标识方式和接触标识方式进行身份标识。非接触标识方式包括条形码、二维码、射频识别(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 )、近场通信(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 )等。三、条形码技术条形码技术的本质是将已编码的条形码附着在物品上。条形码标签(如右图所示)的制作简单、成本低,用普通纸或专门的标签纸打印均可。标签中可标出商品的名称、生产地、厂家、生产日期等信息,在商品流通、图书管理等多个领域中应用广泛。四、能量加油站条形码是由黑白相间的条纹组成的图案,黑色部分称为“条”,白色部分称为“空”。不同粗细条纹间相互组合则代表不同编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