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03504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5单元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4-19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2次 大小:7756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一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案
  • cover
本单元是在学生系统地学习了“1~5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又一次集中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本单元由“6~9的认识”“6~9的加、减法(包括解决问题)”“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组成,属于数与代数范畴,其核心素养指向是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应用意识。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事物的数量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掌握6~10各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能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素养:通过在操作与实践中逐步建立数的概念,用数表示物体的数量或事物的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在解决生活情境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在简单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解决问题,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 3.情感与品格:通过本单元的数学学习,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XX小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第1课时 6~9的认识 课题 6~9的认识 课时连续号 总第课时 集备老师 备课时间 年月日 授课人 授课周编号 第周第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8、9这4个数,并且会读、会写,同时会用这4个数表示物体的数量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经历认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建立数感。 3.在学习中渗透热爱自然的思想和情感教育,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6、7、8、9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教学难点 6、7、8、9的写法,初步建立数感。 教法学法 新授课 教学准备 小棒、计数器。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你喜欢大海吗 海洋世界十分美丽。看,海底世界多么丰富啊!请你观察教科书P34、P35主题图,数一数图中有哪些海洋生物 它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 你是怎么数的 二、引导合作 1.认识6~9的基数含义。 (1)图中还有什么可以用数字“6”“7”“8”“9”来表示呢 这4幅点子图,你可以涂一涂吗 6、7、8、9还能表示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 2.出示计数器,拨珠提问。 数一数,计数器上有几个珠子 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再拨一个是几个呢 也就是5添上1是几 6个再添几个是7个呢 继续添1个 8个再添1个呢 3.出示直尺图,直观教学数序。哪位同学能指着尺子向同学们提出问题考考大家 三、辅导练习 完成教科书P38“做一做”第1题。 四、引导反思 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和过程,知识和方法上你们有什么收获 一、发现问题 观察和描述情境图。学生不能按顺序数出海洋生物的数量。(无序)学生能够按照之前学习的点数方法,按从左往右或从前往后的顺序数。(有序) 6个再添上1个,就是7个。 二、探究问题 1.数数。 数出图中海马、鱼、海星等海洋生物的个数。 数数时,学生可以尝试1个1个地数或2个2个地数。 2.通过拨珠活动,认识6~9的数序。学生语言表述不够流畅时,可与同桌合作,拨一拨手中的计数器,考一考同桌,熟练数序。 3.学生借助直尺提问:5后面是几 7的前面是几 三 、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四 、提升问题 学生回顾学习 的内容和过程,交流收获 。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6~9的认识 5添上1是(6) 7的相邻数是(6)和(8) 8的后面是(9) 教学反思 第2课时比大小、第几 课题 比大小、第几 课时连续编号 总第课时 集备老师 备课时间 年月日 授课人 授课周编号 第周第课时 教学目标 1.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