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4 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 第二单元 配合物的形和应用 4.2.2 配合物的应用 核心素养目标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从宏观上观察配合物形成时颜色、溶解度、酸碱性变化等现象,从微观层面理解配合物的结构,认识配位键的形成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结构的联系。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通过分析配合物稳定性的相关实例,如血红素与 CO、O?结合的差异,依据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推理,构建配合物稳定性与配位体性质、配位键强弱关系的认知模型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配合物形成对物质颜色、溶解度、酸碱性和稳定性的影响; 掌握配合物在检验金属离子、分离物质、工业生产等方面的应用。 难点 从微观角度解释配合物稳定性与配位体性质、配位键强弱的关系; 运用配合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分析炼金废水处理原理、理解王水溶解金的原因等 。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有趣的化学现象。比如,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铁元素时,有一种神奇的试剂能让含有铁元素的溶液变成血红色。其实,这背后就隐藏着配合物的奥秘。这种试剂就是硫氰化钾(KSCN),它能与铁离子发生反应,生成一种血红色的配合物。再看这个例子,医院在检测糖尿病患者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时,会用到一种特殊的试剂 ——— 新制氢氧化铜碱性悬浊液,它能与葡萄糖中的醛基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这个过程也涉及到配合物的知识。配合物在我们的生活、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无处不在,它们有着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配合物的奇妙世界 课前导入 配合物的形成对性质的影响 PART 01 【实验1】在5%的硝酸银溶液中逐滴加入2 mol·L-1氨水,直至生成的沉淀恰好全部溶解为止,制得银氨溶液。取银氨溶液5 mL于试管A中,加入2~3 mL 10%的葡萄糖溶液,将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中缓慢加热,静置片刻。 实验探究 化学方程式:AgCl+ 2NH3 [Ag(NH3)2]Cl 离子方程式:AgCl+ 2NH3 [Ag(NH3)2]+ + Cl- Ag NH3 H3N + 二氨合银离子 配体:NH3 中心离子:Ag+ 配位数:2 【实验2】①向一支试管中加入3 mL 2%的氯化铁溶液,再滴入2~3滴2%的硫氰化钾(KSCN)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探究 如Fe3+与SCN-在溶液中可生成配位数为1~6的配离子,这些配离子的颜色是红色的。 SCN-作为配体与Fe3+配位,显红色,用于检验Fe3+ 硫氰化铁配离子的颜色 Fe3+ + SCN- ?Fe(SCN)2+ ? Fe(SCN)2+ + SCN-?????????(????????????)2 + ? ………… ????????(????????????)52? + SCN- ?????????(????????????)6 3? ? 【实验3】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 0.01 mol·L-1硫酸铜和0.01 mol·L-1硫酸铁的混合溶液,向一支试管中滴加10%的氢氧化钠溶液,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浓氨水,观察实验现象。 出现沉淀并得到无色溶液 开始出现沉淀,继续滴加沉淀又减少,得红褐色沉淀和深蓝色溶液 实验探究 反应方程式 Cu2++2OH-=== Cu(OH)2↓ Fe3++3OH-=== Fe(OH)3↓ Cu2++2NH3·H2O===2????????4+ +Cu(OH)2↓ Fe3++3NH3·H2O=== 3????????4++Fe(OH)3↓ Cu(OH)2+4NH3·H2O=== [Cu(NH3)4]++4H2O+2OH- ? 配合物的形成对性质的影响 1.颜色的改变 当简单离子形成配离子时其性质往往有很大的差异。颜色发生变化就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据此可以判断配离子是否生成。如Fe3+与SCN-在溶液中可生成配位数为1~6的铁的硫氰酸根配离子(血红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3++nSCN-===[Fe(SCN)n](3-n)+ 2.溶解度的改变 一些难溶于水的金属氯化物、溴化物、碘化物、氰化物可以依次溶解于过量的Cl-、Br-、I-、CN-和氨中,形成可溶性的配合物。 如难溶的AgCl可溶于过量的浓盐酸和氨水中,形成配合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AgCl+HCl(浓)===[AgCl2]-+H+; AgCl+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