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节 认识原子核 教学课件 Teaching Courseware 20XX.XX.XX 第五章 原子核与核能 高中物理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PART.1 PART.2 PART.3 PART.4 素养目标 新课讲解 新课导入 经典例题 目录 CONTENTS PART.2 PART.4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1.知道什么是放射性、放射性元素、天然放射现象。了解天然放射现象在认识原子核过程中的重大意义。 2.掌握三种射线的本质。 3.了解质子和中子的发现过程,知道原子核的组成。 4.了解核反应的概念,会书写核反应方程。 素养目标 新课导入 人们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是从天然放射现象开始的,基于实验事实和逻辑推理逐步建立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19世纪末,x射线、电子和放射性揭开了微观世界的序幕,被称为微观世界的三大发现。 成为打开原子核物理大门的一把钥匙 物质的放射性 新课导入 枣糕(西瓜)模型 + + 核式结构模型 量子化轨道 电子云 始于实验 终于实验 新课讲解 New lesson explanation 新课讲解 一、天然放射现象 1896年,贝克勒尔偶然发现铀盐能发出一种未知的射线,该射线能透过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留下印迹———由此发现了物质的放射性。 1.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 发现铀盐放射现象的感光底片 贝克勒尔在实验室中 新课讲解 居里夫妇继续研究贝克勒尔发现的射线,发现铀盐发出射线的强度只与化合物中铀的含量成正比,而与化合物的种类无关,也不受光照、加热、通电等因素的影响,确认起因在于原子内部,提出了“放射性”这个词,后面在研究中还发现了两种新的元素钋(Po)和镭(Ra) 皮埃尔·居里,1859-1906, 法国物理学家。 玛丽·居里,1867-1934, 法国籍波兰裔物理学家、化学家。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1.物质能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称为天然放射现象。物质放出射线的这种性质,称为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 2.放射性不是少数几种元素才有的。 原子序数大于等于83的所有元素和原子序数小于83的部分元素,都能自发的放出射线。 钡铀云母 翠砷铜铀矿 斜水钼铀矿 铀钙石矿 新课讲解 二、认识三种射线 如图所示,让放射线通过强磁场,在磁场的作用下,放射线能分成三束,这表明有三种射线,且它们电性不同。 α射线、β射线 和γ射线 新课讲解 α 射线 “+” β 射线 “” γ射线 不带电 利用电场和磁场都可以将射线分离开来,如图甲、乙所示,图甲中用电场分离的三束射线电性如何?图乙中用磁场分离的三束射线电性如何? α 射线 “+” β 射线 “” γ射线 不带电 图甲 图乙 新课讲解 厚纸张 α 射线 α 射线由带正电的 α 粒子组成,进一步研究表明 α 粒子就是氦原子核。 厚纸张 铝板 β 射线 β 射线由带负电的 β 粒子组成,进一步研究表明 β 粒子就是电子。 新课讲解 γ 射线的实质是一种波长极短的电磁波,不带电。 厚纸张 铝板 混凝土 γ 射线 新课讲解 三种射线的本质和特点 ①α射线: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氮原子核粒子流,射出时的速率可达0.1c。α射线有很强的电离作用,但穿透能力很弱,在空气中只能飞行几厘米,一张铝箔或一张薄纸就能将它挡住。 ②β射线:β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射出时的速率可达0.99c,穿透能力较强,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但电离作用较弱。 ③γ射线: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穿透能力很强,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但电离作用很弱。 新课讲解 几厘米铅板 正电 负电 不带电 弱 较强 很强 10%光速 99%光速 光速 α β γ α、β、γ三种射线的性质、特征比较 新课讲解 三、质子和中子的发现及原子核的组成 1.质子的发现 为探测原子核的结构,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质子。 结论: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如果原子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