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2 生态安全 【学习目标】 1.说明生态安全的内涵,掌握生态安全的主要内容。 2.说出人类活动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可以通过防止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措施保障生态安全。 【自主预习】 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 1.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 、 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2.人类在意识到人与自然 的重要性后,采取措施,希望 已经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 【答案】1.环境污染 资源滥用 2.和谐共生 修复和改善 下列关于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 ) A.土地利用不科学影响生物圈的稳定,必将危害当代贻害后代 B.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对资源的利用加剧,但对环境影响不大 C.环境污染必将严重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D.掠夺式采伐、破坏植被等会引起水土流失、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发 【答案】B 我国重视保障生态安全 1.生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处于 破坏与威胁的状态,即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人类与地球生态系统之间都保持着 的功能与结构。 2.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 组成部分。当国家所处的生态环境能够维系其经济社会的 发展时,生态就是安全的。 3.我国高度重视保护生态环境与保障生态安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一系列保障生态安全的重大措施得以实施,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 转型, 与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答案】1.不受或少受 正常 2.重要 可持续 3.全面绿色 生态环境保护 【答案】1.D 2.B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于2024年1月11日发布。其中要求,“十四五”深入攻坚,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十五五”巩固拓展,实现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十六五”整体提升,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下列行为符合“建设美丽中国理念”的是 ( ) A.就餐时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饭盒 B.污水直接排入区内湖泊 C.出行多开燃油汽车 D.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2.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下列不利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是 ( ) A.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B.毁林开荒,围湖造田 C.植树造林,绿化荒漠 D.生态农业,减污增产 【合作探究】 讨论我们能修复和改善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 材料一———百年煤城”变身“苏北江南”。进入新世纪,长期煤炭开采导致贾汪区周边环境严重恶化:良田塌陷,房屋开裂,缝隙能塞下一个拳头。利用采煤塌陷形成的地形地貌,贾汪区因地制宜对采煤塌陷破坏的土壤进行重构,恢复土地生态调节功能。通过几年努力,贾汪区成为全国采煤塌陷治理、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环境修复再造的样板。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这里的潘安湖时指出,“贾汪”变“真旺”了。 材料二 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在2017年《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上的颁奖词是“高志局四海,万载垂清风。五十多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这段颁奖词高度评价了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对生态环境的贡献和对祖国生态建设的奉献精神,体现了他们对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坚定承诺和长期努力。 1.分析上述两个材料中环境被破坏的具体原因。 2.两个案例中生态环境得以修复的原因 3.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会产生哪些影响 【答案】1.答:长期煤炭开采导致周边环境严重恶化。塞罕坝林场过度围垦,树木被大肆砍伐。 2.答:人类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进行保护和生态修复等。 3.答:人类活动既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也能对其进行修复和改善。 我国重视保障生态安全 2024年4月15日是第9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维护国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