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8 重点突破练(二) 第1~10题,每题4分,第11~12题,每题5分,共50分。 题组一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2023·台州高二期中)在离体神经纤维某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测得的膜电位变化曲线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根据图示无法判断电信号传导方向 B.a 处出现的极化状态就是 K+大量外流导致的 C.如果适当增加溶液中的Na+浓度,d 点将上移 D.刺激神经纤维会产生一个沿着神经传导的负电位 2. 已知神经细胞膜两侧离子分布不平衡是一种常态现象,细胞不受刺激时,膜外有较多的正电荷,而膜内则相反,如图所示。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予离体神经纤维一适当刺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受刺激部位K+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C.兴奋可以在神经纤维上由“兴奋点”向两端传导 D.图示电流表的指针会发生一次偏转 3.(2023·绍兴高二期中)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活性受抑制,某种蝎毒会抑制Na+通道的打开。如图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其中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后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轴突膜处于④状态时,Na+内流且不需要消耗ATP B.③→②的过程中,轴突膜Na+通道大量开放 C.若使用该种有机磷农药,则在a处仍能释放乙酰胆碱 D.若使用该种蝎毒,则不能引起b处形成动作电位 4.(2023·宁波高二统考)Na+、K+是神经细胞产生电位变化的重要离子。神经元膜内的K+通过K+通道向外扩散并最终达到膜内外动态平衡的水平。静息状态下,Na+可以通过极少量的Na+通道内流,中和部分由K+建立的膜电位。Na+-K+泵可以将进入胞内的Na+主动泵出细胞,并将扩散至胞外的K+主动泵回胞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降低膜外的Na+浓度会减弱Na+通道作用,并使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值增大 B.Na+-K+泵可防止K+和Na+的扩散,造成胞内K+浓度持续下降而Na+浓度持续增加 C.Na+、K+等在细胞内外的不均等分布及选择性的跨膜移动,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D.静息电位时,离子通过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使膜电位稳定,跨膜的净流动速率为零 题组二 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 5.(2022·浙江台州高二期末)如图为相互联系的两个神经元的部分结构示意图,a、b、c为神经纤维上的三个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处K+外流、b处Na+内流均为易化扩散 B.突触前膜通过胞吐作用释放神经递质 C.由c处可知,该神经递质为抑制性神经递质 D.图中既有兴奋的传导,也有兴奋的传递 6.(2023·杭州高二联考)吗啡与脑内的神经递质脑啡肽都能参与痛觉调节且具有镇痛作用。图 1 为痛觉传入示意图, 图 2 为注射吗啡后痛觉调节示意图,a、b、c 表示有关的神经元。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痛觉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沿着a神经元的神经纤维传导 B.某种与痛觉形成有关的神经递质,可与 b 神经元上的多种受体结合,引起 b 神经元兴奋 C.突触后膜上 K+外流与 Na+内流过程中依赖细胞膜上蛋白质 D.吗啡和脑啡肽能使 a 神经元中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减少,使 b 神经元动作电位不能产生或产生的较弱 7.(2024·金华高二期末)研究人员对突触 a、b 的突触前神经元给予相同的电刺激,通过微电极测量两突触前、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静息状态下膜两侧产生70 mV 左右的电位差的原因是 Na+内流所致 B.刺激后突触 a 的突触后神经元出现了一个小的动作电位,但该动作电位不能传播 C.突触 b 的突触前神经元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类似,自身可产生动作电位却抑制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D.突触 a、b 的传递过程出现一定的延迟,与神经递质主动转运出突触前膜、扩散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