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14 重点突破练(三) 第1~6题,每题4分;第7~12题,每题5分,共54分。 题组一 水盐平衡调节 1.许多人在“一天八杯水”的错误观念指导下,不管是否口渴都会不停地刻意饮水。下列关于人体水盐平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升高会导致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B.水盐平衡是神经系统和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C.肾小管在维持人体水盐平衡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D.神经垂体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对水盐平衡起调节作用 2.如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示意图,请据图判断a、b、c依次为( ) A.神经垂体、肾小球、渴觉中枢 B.神经垂体、肾小管和集合管、渴觉中枢 C.渴觉中枢、神经垂体、肾小管 D.渴觉中枢、神经垂体、肾小球 3.(2024·宁波镇海中学高二期末)抗利尿激素是一种九肽激素,可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和促进肾集合管重吸收水。如图是抗利尿激素促进集合管主细胞重吸收水的作用机制示意图,图中AQP2、AQP3、APQ4均为水通道蛋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各部分结构的渗透压大小排序:小管液>集合管主细胞>组织液>血浆 B.抗利尿激素对血管平滑肌和肾集合管细胞的作用不同可能是两种细胞受体不同 C.抗利尿激素可通过调节集合管主细胞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来调节水的重吸收 D.当人饮水不足时,机体内由下丘脑合成、神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题组二 血糖调节 4.(2024·绍兴高二期中)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及其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胰岛素可降低血糖,肾上腺素可使血糖升高,二者有拮抗作用 B.血糖调节中不存在分级调节调控机制 C.长跑中主要由肝糖原与肌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参与氧化分解提供能量 D.胰岛β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浓度持续偏高往往会导致糖尿病 5.体外实验研究发现,γ-氨基丁酸持续作用于胰岛α细胞,可诱导其转化为胰岛β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胰岛α细胞转化为胰岛β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B.胰岛α细胞合成胰高血糖素的能力随转化的进行而逐渐增强 C.胰岛β细胞也具有转化为胰岛α细胞的潜能 D.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6.(2023·浙江高二阶段练习)碳酸饮料受到很多年轻人的喜爱,其糖类成分经消化后以果糖、葡萄糖等形式进入人体。长期饮用碳酸饮料,还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产生甜味感的原因以及影响糖代谢的部分过程如图1、2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TRPM5可能是Ca2+受体 B.图1中Y物质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 C.喝碳酸饮料没有喝白开水解渴,碳酸饮料会使血浆渗透压升高 D.长期喝碳酸饮料会促进IRS活性,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7.(2024·温州高二期中)我国唐朝医学家甄立言在《古今录验方》里对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症”)的症状进行了描述:“消渴,病有三:一渴而饮水多……二吃食多……三……数小便者。”下列关于糖尿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糖尿病患者发病的原因可能是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 B.糖尿病患者在排出大量糖的同时,也带走了大量水分,导致现象一和三的发生 C.糖尿病患者身形消瘦,“吃食多”现象出现的原因是细胞内能量供给不足 D.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的糖尿病无法通过药物缓解与治疗 题组三 体温调节 8.(2024·衢州高二阶段检测)寒冷的冬天,同学们从温暖的教室来到操场。此过程中关于机体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教室安静学习时,主要由内脏、脑等器官的代谢过程释放热量 B.离开教室后,寒冷刺激引起血管收缩,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共同调节 C.寒冷引起冷觉感受器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到达大脑皮层的体温调节中枢 D.在操场的一段时间中,机体经过一系列调节后散热量将恢复到室内的水平 9.夏天喝冰水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