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行星的运动 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整体感知·自我新知初探 [学习任务] 1.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内容及争论的焦点。 2.明确开普勒三大定律,能应用三大定律分析问题。 3.知道开普勒第三定律中的比值与行星的质量无关,但与太阳的质量有关。 [问题初探] 问题1.开普勒第一定律内容是什么? 问题2.开普勒第二定律内容是什么? 问题3.开普勒第三定律内容是什么? [自我感知] 经过你认真的预习,结合你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认识,请画出本节课的知识逻辑体系。 探究重构·关键能力达成 1.地心说 _____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球以及其他星体都绕地球运动。 2.日心说 _____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_____运动。 知识点 地心说和日心说 开普勒定律 地球 太阳 太阳 椭圆 焦点 面积 三次方 二次方 地球上的人们总感觉其他天体在环绕地球运动。然而,运动是相对的,就像我们在行驶的车上看到路旁的电线杆在后退一样。 【问题】 (1) 是否有可能地球也在运动呢? (2) 如果其他天体和地球都在运动,它们的运动会有什么特点呢? (3)已知地球的公转周期是一年,由此计算火星的公转周期还需要知道哪些数据? 提示:(1)地球在运动。 (2)绕太阳运动,且轨迹为椭圆。 (3)还需要知道地球、火星各自轨道的半长轴。 1.开普勒第一定律解决了行星运动的轨道问题 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如图所示。不同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是不同的,但所有轨道都有一个共同的焦点———太阳。开普勒第一定律又叫轨道定律。 2.开普勒第二定律比较了某个行星在椭圆轨道上不同位置的速度大小问题 (1)如图所示,在相等的时间内,面积SA=SB,这说明离太阳越近,行星在相等时间内经过的弧长越长,即行星的速率越大;离太阳越远,行星的速率越小。开普勒第二定律又叫面积定律。 (2)该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绕太阳的运动,也适用于卫星绕地球的运动,对于地球卫星,常量k只与地球有关,而与卫星无关,也就是说k值的大小由中心天体决定。 【典例1】 (对开普勒三大定律的理解)火星和木星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可知( ) A.太阳位于木星运行轨道的中心 B.火星和木星绕太阳运行速度的大小始终相等 C.火星与木星公转周期之比的平方等于它们轨道半长轴之比的立方 D.相同时间内,火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等于木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 √ C [太阳位于木星运行轨道的一个焦点上,A错误;火星与木星轨道不同,在运行时速度不可能始终相等,B错误;“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是对于同一颗行星而言的,不同的行星不具有可比性,D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对同一中心天体来说,行星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其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为一定值,C正确。] √ C [ 【典例3】 (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应用)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为水星到太阳距离的2.6 倍,那么地球和水星绕太阳运转的线速度之比为多少? [思路点拨] 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先求出周期之比,然后由圆周运动有关公式计算。 √ √ C [由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地球与太阳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都相等,故A错误;地球经历春夏秋冬,由题图可知是逆时针方向运行,冬至为近日点,运行速度最大,夏至为远日点,运行速度最小,所以从冬至到春分的运行时间小于从春分到夏至的运行时间,故B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一定律可知,太阳既在地球公转轨道的焦点上,也在火星公转轨道的焦点上,故C正确;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地球和火星对应的k值是相同的,故D错误。] √ √ 易错警示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注意点 (1)开普勒三大定律是通过对行星运动的观察结果总结而得出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