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宇宙航行 [学习任务] 1.知道宇宙速度的概念,区分三种宇宙速度,初步具有宇宙航行的运动观。 2.通过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过程,体会数学方法对物理学科的推动作用。 3.了解宇宙航行的历程和进展,感受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 [问题初探] 问题1.第一宇宙速度绕哪个星体转动? 问题2.第二宇宙速度绕哪个星体转动? 问题3.第三宇宙速度离开了哪个星系? [自我感知] 经过你认真的预习,结合你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认识,请画出本节课的知识逻辑体系。 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 (1)物体绕地球速度推导:物体在地球附近绕地球的运动可视作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有G =m,由此解出v=(m地为地球的质量,r为物体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 (2)数值:已知地球的质量,近似用地球半径R代替物体到地心的距离r,算出v==7.9 km/s,这就是物体在地球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叫作第一宇宙速度。 2.第二宇宙速度 当飞行器的速度等于或大于11.2 km/s时,它就会克服地球的引力,永远离开地球。我们把11.2 km/s 叫作第二宇宙速度。 3.第三宇宙速度 在地面附近发射飞行器,如果要使其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外,必须使它的速度等于或大于16.7 km/s,这个速度叫作第三宇宙速度。 如图所示,当物体被抛出的速度足够大时,它将围绕地球旋转而不再落回地面,成为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问题】 (1)使物体变为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是多少? (2)不同星球的最小发射速度是否相同? (3)把卫星发射到更高的轨道上需要的发射速度越大还是越小? 提示:(1)使物体变为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是7.9 km/s。 (2)根据G =m,得v=,可见第一宇宙速度由星球质量和半径决定,不同星球的最小发射速度不同。 (3)轨道越高,需要的发射速度越大。 1.宇宙速度 (1)三个宇宙速度v1、v2、v3 (2)宇宙速度均指发射速度,卫星的运行速度一定不大于其发射速度。 (3)第一宇宙速度的其他三种叫法:最小发射速度、最大环绕速度、近地绕行速度。 2.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广 (1)任何一颗星球都有自己的第一宇宙速度,v=或v=,式中G 为引力常量,m星为中心星球的质量,g为中心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R为中心星球的半径。 (2)第一宇宙速度的值由中心星球决定。 3.对发射速度和环绕速度的理解 (1)“最小发射速度”:向高轨道发射卫星比向低轨道发射卫星困难,因为发射卫星要克服地球对它的引力。近地轨道是人造卫星的最低运行轨道,而近地轨道的发射速度就是第一宇宙速度,所以第一宇宙速度是发射人造卫星的最小速度。 (2)“最大环绕速度”:在所有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中,近地卫星的轨道半径最小,由G =m可得v=,轨道半径越小,线速度越大,所以在这些卫星中,近地卫星的线速度,即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大环绕速度。 【微提醒】 在地面附近发射速度7.9 km/s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