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 A组必备知识基础练 读海—气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1~2题。 1.海水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可以( ) A.使温差减小 B.使温差增大 C.使气温升高 D.使气温降低 2.海—气热量交换的主要途径是( ) A.大气降水 B.海水蒸发 C.季风环流 D.洋流 下图为某大洋部分海区年平均每日从海洋输入大气的总热量分布图(单位:×0.48瓦/米2)。读图,完成3~4题。 3.该等值线分布图反映的是 两者之间的热量补给关系。( ) A.太阳和陆地 B.海洋和大气 C.太阳和大气 D.太阳和海洋 4.图中A海区输送进入大气的热量较多,其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洋流 C.陆地 D.大气 下图为拉尼娜现象海温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中( ) A.东南信风势力减弱 B.南赤道暖流增强 C.秘鲁寒流减弱 D.热带地区西部表层海水普遍降温 6.有关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延缓全球变暖 B.澳大利亚东部森林火险等级升高 C.秘鲁沿岸渔业减产 D.登陆我国的台风次数较常年偏多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影响我国的台风常发生在7—9月,多源于菲律宾以东的洋面,位于北纬5°~20°的热带洋面。但是,有些年份的台风形成在秋季10月,成了名副其实的“秋台风”。 材料二 频繁形成的秋台风不仅给我国南方沿海地区造成了灾害性的影响,更加预示着当年全球范围的天气和气象异常现象。天气和气象异常现象之中,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而拉尼娜现象则相反。 厄尔尼诺现象 续 表 拉尼娜现象 (1)结合材料一,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影响我国的台风多生成于北纬5°~20°的热带洋面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导致“秋台风”的天气和气象异常现象是厄尔尼诺还是拉尼娜,并阐述判断理由。 (3)关于导致“秋台风”的天气和气象异常现象,阐述其形成过程。并从大气环流的角度,阐述其还会对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两岸造成哪些影响。 B组关键能力提升练 茎柔鱼亦称“美洲大鱿鱼”,属喜冷水鱼类,对海水温度敏感而易发生迁徙,广泛分布于东太平洋海域,是秘鲁重要的水产资源之一。下图为东太平洋强厄尔尼诺年表层海水距平等温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强厄尔尼诺年时,茎柔鱼迁徙的方向最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当秘鲁喜迎茎柔鱼丰收大年时,下列地理事件发生概率增大的是( ) A.澳大利亚山火频发 B.秘鲁当年降水量偏多 C.茎柔鱼的天敌种类增多 D.秘鲁沿岸上升流增强 [2024·山东淄博高二检测]德雷克海峡常年风高浪急。根据德雷克海峡位置及海峡里3个地点(a、b、c)的不同水深及流速统计,完成10~11题。 10.根据图文信息可知( ) A.海峡南部洋流流速更快 B.海峡北部洋流流速更快 C.海峡表层洋流流速更快 D.海峡各处洋流流速差异不大 11.据监测,德雷克海峡海冰能够阻滞海水流动,从而影响秘鲁寒流的强弱。当德雷克海峡海冰增加时,南美洲西海岸( ) A.降水减少 B.气候炎热 C.渔场减产 D.洪涝频发 在风和浪的共同作用下,海面附近空气中存在各种大小不同的海水滴,称为海洋飞沫。海洋飞沫的大量出现,使得海洋与大气之间的分界面成为一个气体和液体共存的过渡区,影响海—气界面的各种交换过程。据此完成12~13题。 12.在北大西洋中,沿30°W经线海洋飞沫较少的纬度范围是( ) A.45°~50° B.23.5°~30° C.15°~20° D.55°~60° 13.海洋飞沫的影响是( ) A.加剧海面附近的空气降温 B.减少海—气间热量交换 C.减少大气降水量 D.减少海—气间水汽输送量 14.[2024·广西高二统考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23年12月22日,农历冬至,山东威海暴雪持续加剧,自19日夜开始已经持续三天三夜,积雪厚度超过70厘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