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全国版高考政治一轮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五年高考 1.(2024浙江6月选考,13,2分,有改动)名物学是研究事物及其名称的学问。名与物的关系十分复杂,其背后甚至隐藏着特定的时风和民俗。由于地有南北、时有古今,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情况比比皆是,弄清名物关系很困难,然而只有弄清了,才能避免误读文献。由此可知( ) ①不同时代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不同 ②名物学研究无法回避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③研究名物关系直接目的是实现思维与存在的一致 ④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的客观实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4甘肃,8,3分)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明确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他把唯物主义比作“牢固坚实的橡树”,把唯心主义比作“脆弱的芦苇”。下列选项中,前后两端分别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的是( ) ①存在是主体,思维是宾词———存在即是被感知 ②人类历史是理念的展———思维的发展是历史的动力 ③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④人是一种聪明的机器———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2年是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的关键之年。90后天体物理学博士刘某决定用记录中国空间站成长与变化的影像作为献礼,让更多人透过他的望远镜看清中国人的“太空家园”。据此回答下题。 3.(2023福建,11,3分)在开发软件与拍摄过程中,刘博士从一次次失败中发现“空间站不根据我算出的轨迹走”,进而改变策略,采用“空间站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的“光学识别追踪”拍摄法。“空间站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与下列选项所蕴含的哲理相通的是( ) ①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②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③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 ④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3海南,9,2分)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 ) ①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了具体方案 ②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③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④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22浙江1月选考,28,2分)人(或动物)硬组织的化学组成与其食物中的化学组成密切相关,当食物来源不同时,其硬组织中的碳(C)、氮(N)稳定同位素组成就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同位素分析,科学家可揭示其生前10年左右的食物结构、生活方式以及生存环境。由此可见( )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意识只能追溯过去不能推测未来 C.知识水平越高认识越深刻 D.具体科学的进步促进哲学的发展 三年模拟 1.(跨模块:哲学+逻辑)(2025届重庆八中开学考,14,改编)东周时期,李耳(老子)拜师商容时,商容拿出一盆水摆在李耳面前,问:“你看到了什么 ”李耳俯身看去,水中映着自己,答道:“水。”商容接着说:“退后一点,你看到了什么 ”李耳答:“瓦盆。”商容说:“再退后一点,你看到了什么 ”李耳退到桌后答:“盛满水的瓦盆,置于案几之上。”商容问:“你悟到了什么 ”李耳答:“站得越远,看到的东西就越多,想要看清所有的东西,要先往后退。”这启示我们 ( ) ①只要在反复实践中进行科学归纳,就可以推出必然结论 ②哲学智慧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还可以指导生活 ③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人,能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④与事物的距离越远,越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4天津和平三模,6)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