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全国版高考政治一轮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素能提升4 1.(学科融合、模块融合)(2024北京八中三模,5)农业大国的“生成密码”藏在千年不衰的灌溉工程里。安徽七门堰串荡成渠,连塘为蓄,形成海绵型生态调蓄灌溉系统。江苏洪泽湖大堤石工墙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发挥“砖性不坚”的材料特质,形成现代土木科学中典型的“弹模过渡带”,在当时极具领先性。中国古人的治水智慧在于 ( ) ①因地制宜,在灌溉工程的劳动中塑造了人类治水文明的多样性 ②善于逆向思考,将自然事物的功能迁移到防洪与扩水的功能 ③聚焦治水的主要矛盾,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斗争性向同一性转化 ④以解决民众需求为导向,平衡工程建设、自然环境与社会需求的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链接2023北京卷T18·同主题)(2025届山东潍坊开学调研监测,9,有改动)2024年7月27日,在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北京中轴线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中轴线经过7个多世纪的积淀和完善,既吸收前代都城规划设计理念和实践成果,延续古老的以中轴线为都城规划设计基准线的历史传统,又根据北京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增加新的内容。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北京中轴线是通过实践创造出来的客观实在 ②北京中轴线的发展是一个先传承后创新的过程 ③北京中轴线彰显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和创新性 ④申遗成功向世界贡献了古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案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模块融合、文化自信)(2024山东济宁三模,7)二十四节气是古人留下的一串密码,凝结着劳动人民对自然和社会生活长期观察获得的智慧,不仅指导古代劳动生产和生活,更折射出中国哲学的独特魅力。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立春:蕴含“阴阳转化、阴退阳升”,对于时空与阴阳关系的思考,彰显古人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结合的玄妙智慧 ②惊蛰:寓意“春雷始鸣,惊醒蛰虫”,反映蛰虫受节律变化而复苏生机,这是用形象思维揭示了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 ③谷雨:意为“暮春时节,雨生百谷”,民间素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可见事物的价值会随着人的需要而发生变化 ④小满:隐含“小得盈满,不求太满”,中国传统思想认为“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启示我们要抓住机遇积极促成质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跨模块:哲学+文化)(2023山东,11,3分)月亮门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开设在院墙上的圆弧形洞门,因其形如一轮满月而得名。月亮门通常与云墙配合使用,在波浪形的云墙上开设门洞,看上去如同月亮在云间穿行。由于寓意美好且形态优美,月亮门的营造案例远传海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月亮门与云墙给人美的享受是主体活动对客体的积极意义 ②人们对团圆的美满期盼通过月亮门的设计造型表达出来 ③月亮门的独特魅力吸引国外民众认同中华文化 ④实用性与装饰性的对立属性寓于月亮门优美造型的统一属性之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开放探究)(2024北京,16,8分)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 翻译是促进人类文明交流的重要工作。中国历史上佛经汉译,近代西方学术文化著作汉译,马克思主义经典翻译传播,十七、十八世纪中国文化经典在欧洲的流传,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作用。 翻译架起了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通过准确传神的翻译,既可以让我们认识世界,又可以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阐明翻译在文明发展中的作用。(8分) 6.(模块融合+开放性设问)(2025届湖北襄阳五中月考,19,改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当代中国青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材料一 一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