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09465

【精品解析】11.2《滑轮及其应用》 筑基提能同步分层练习设计(提升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沪科版2024)

日期:2025-04-20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1次 大小:113852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设计,科版,八年级,物理,初中,提升
    11.2《滑轮及其应用》 筑基提能同步分层练习设计(提升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沪科版2024) 一、单选题 1.(2024八下·从化期末)如图所示,某建筑工人用300N的拉力,在20s内将重力为800N的水泥利用滑轮组匀速提高4m,滑轮组的绕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400N,若不计摩擦和绳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工人做了1200J的功 B.工人做功的功率为60W C.动滑轮的重力为100N D.使用此滑轮组能匀速提起重为1200N的物体 【答案】C 【知识点】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 【解析】【解答】A.据图可知,缠绕在动滑轮的绳子数为3,所以绳子移动距离是滑轮移动距离的3被,滑轮移动4m,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12m,根据W=fs计算工人做的总功W总=Fs =300N×12m=3600J 故A错误; B.根据功率的公式 ,工人做功的时间为20s,根据P=W/t计算工人的功率故B错误; C.不计摩擦和绳重,动滑轮的重力G动 =nF G =3×300N 800N=100N,故C正确; D.由于滑轮组由3段绳子承担物重,且动滑轮的重力为100N,当重物的重力为1200N,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D错误 故选C。 【分析】动滑轮的特点可以省力,但费距离,动滑轮拉力的计算:公式为F=1/n(G+G动),n为缠绕动滑轮绳子数,本题中n=3,绳子移动距离为动滑轮移动距离的3倍 做功的计算:公式为W=Fs,本题中F=300N,移动距离为12m,做功时间为20s,据此计算做功和功率 2.如图所示,不计滑轮重与摩擦,物体A质量为2kg,物体B质量为5kg,体积为103 cm3.先用手托住A,待放手后(  ) A.物体B将沉到杯底 B.物体B将停留在水面下任何地方 C.物体B将离开水面上升 D.物体B最后浮在水面上 【答案】B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物体A的重力GA=mAg=2kg×10N/kg=20N, 物体B的重力GB=mBg=5kg×10N/kg=50N; 由图可知n=2,不计滑轮重与摩擦,则GA=FB, 那么物体B受到向上的拉力FB=2GA=2×20N=40N, 物体B浸没在水中,V排=V=103cm3=1×10-3m3 受到的浮力为:F浮=ρ液gV排=1×103kg/m3×10N/kg×1×10-3m3=10N。 则物体B竖直向上的合力为F=FB+F浮=40N+10N=50N; 因为F=GB, 所有物体B将悬浮,即可以停留在水面下任何地方。 故选B。 【分析】利用G=mg求出物体的重力,根据滑轮组的使用特点求出动滑轮对物体B的拉力,利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求出物体B的浮力。接下来然后对物体B受力分析,求出B受到的合力的方向,根据这个合力的方向可知运动情况。 3.(2023八下·北京市期中)如图所示,用同一个动滑轮先后提升同一物体,使物体以相同的速度匀速上升相同的高度,所用的拉力分别是F甲和F乙,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别是P甲和P乙,若不计摩擦、动滑轮重和绳重,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F甲F乙,故A、B错误; 两个滑轮组都是对物体做有用功,即W有=Gh,那么有用功相等;克服动滑轮重力做额外功,根据W额=G动h可知,则额外功相等。根据W总=W有+W额可知,拉力做的总功相等。根据可知,拉力的功率P甲=P乙,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分析】对动滑轮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力的知识比较拉力的大小。根据W总=W有+W额比较拉力做功大小,再根据比较拉力做功功率大小。 4.(2023八下·肇东期末) 如图所示,物体 A、B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