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1095

【学优练】216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案+学案+课件(打包5套) 新人教版

日期:2025-10-1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8次 大小:73528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文化,人教,新人教,5套,打包,课件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 1.知道四大古典小说及其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戏剧、书法绘画等成就; 2.体会四大名著的反封建的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3.学会鉴赏文艺作品,产生阅读文学名著的欲望。 重难点 重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难点:了解明清文化的时代特点。 二、知识概览图 三、新课导引 明清时期,随着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经济的发展,在文化领域出现了一些总结性的、集大成的作品。在文学领域,小说取代诗、词、散文而成为文学的主流,特别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四大名著,至今仍广为流传。戏剧出现繁荣,书法绘画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就。 【思考讨论】认识下列图画吗?它们分别是谁的作品? 四、探究学习 (一)互动探究 根据《三国演义》这部作品,你能说出历史和历史小说的区别吗?(课本第127页) (二)思维拓展 1.《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取得了哪些文学成就?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特点? 2.为什么在明清时期,我国古典小说进入创作的成熟阶段? 3.分析明清时期戏剧、书法和绘画的思想内容。 五、课堂检测 1.尚未普及电视和电影的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拥有一本精美的连环画是很多孩子的梦想,很多人就是在童年时通过连环画来阅读名著的。试试你的眼力看看下面哪一组搭配是错误的( ) A.大闹天宫———《西游记》 B.三顾茅庐———《三国演义》 C.黛玉葬花———《西厢记》 D.武松打虎———《水浒传》 2.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 ) 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 B.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 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 3.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是( ) 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西游记》 4.如果你想了解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可以阅读( ) A.《西游记》 B.《红楼梦》 C.《三国演义》 D.《水浒传》 5.你听过《唱脸谱》吗?“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愣往脸上画,……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紫色的天王托宝塔,绿色的魔鬼斗夜叉,金色的猴王、银色的妖怪、灰色的精灵笑哈哈!一幅幅鲜明的‘鸳鸯瓦’,一群群生动的活菩萨,一笔笔勾描,一点点夸大,一幅幅脸谱美佳佳!” 脸谱艺术是京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你对京剧脸谱了解多少?能辨别出下面几张分别是《三国演义》、《西游记》中的哪些人物吗? 六、学后反思 我小结: 参考答案: 四、探究学习 (一)互动探究 答案 历史著作的要求是能准确地再现已经发生过的事实。历史小说是以历史题材为基础,通过文学创作,构思出为作品思想主题服务的具体情节和人物形象,它要求本质地反映历史的真实面貌,在这个前提下允许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艺术加工和虚构,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因此,其故事情节和人物事迹与历史实际并不完全一致。《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不是历史著作。 (二)思维拓展 1.答案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不仅着意于战争场景的描写,更精于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曹操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统治阶级自私、贪婪、奸诈、残暴的种种表现,而诸葛亮的形象,则成为民族智慧的象征。施耐庵的《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英雄传奇小说),以“官逼民反”为主题,通过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