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10987

人教版 高中物理 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 5.1 原子核的组成素养提升学案 (教师版+学生版)

日期:2025-04-19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49次 大小:13955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学生,教师,升学,素养,组成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三素养提升学案 第五章 原子核 5.1 原子核的组成 一、新课标要求 1.了解什么是放射性和天然放射现象。 2.知道三种射线的本质,以及如何利用磁场区分它们。 3.了解原子核的组成,知道核子和同位素的概念。 4.知道质量数.电荷数和核子数之间的关系。 二、科学素养要求 1.物理观念:知道天然放射现象及三种射线的本质,了解核子.同位素的基本观念,知道原子核的组成。 ⒉科学思维:掌握三种射线的本质,能够利用磁场、电场区分它们,理解原子核的构成,并能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利用磁场探究三种射线的本质,学习用α粒子轰击原子核发现核子,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观察与实验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体会科学家们探索射线的艰辛,学习实事求是、不畏艰难的科学精神,增强探究科学的意识。 三、教材研习 要点一、天然放射现象 如果一种元素具有放射性①,那么,无论它是以单质存在的,还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都具有放射性。放射性的强度也不受温度、外界压强的影响。由于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原子核外的电子,这就说明射线与这些电子无关,也就是说,射线来自原子核。这说明原子核内部是有结构的。 要点二、原子核的组成 质子和中子除了是否带电的差异以及质量上的微小差别外,其余性质十分相似,而且,都是原子核的组成成分,所以统称为核子。原子核的电荷数②就是核内的质子数,也就是这种元素的原子序数,而原子核的质量数②就是核内的核子数。 【自主思考】 ①贝克勒尔因发现了物质的放射性而获得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放射性的发现具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案:它表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打开了人们认识原子核内部世界的大门,也就是说,人们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是从天然放射现象开始的,它揭开了原子核物理的新篇章。 ②有同学认为“原子核的电荷数就是电荷量,原子核的质量数就是原子核的质量”,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案:这种说法不对,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总是质子电荷的整数倍,通常用这个整数表示原子核的电荷量,叫作原子核的电荷数;原子核的质量几乎等于单个核子质量的整数倍,这个倍数叫作质量数。 四、名师点睛 1.对天然放射现象的认识 (1)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某些物质具有放射性。 (2)物质发出射线的性质称为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放射性元素自发地发出射线的现象叫作天然放射现象。 (3)原子序数大于83的元素,都能自发地发出射线,原子序数小于或等于83的元素,有的也能发出射线。 (4)元素的放射性与元素以单质还是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无关,且天然放射现象不受任何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影响。 2.对核子数、电荷数、质量数的理解 (1)核子数:质子和中子质量差别非常微小,二者统称为核子,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叫核子数。 (2)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总是质子电荷的整数倍,通常用这个整数表示原子核的电荷量,叫作原子核的电荷数。 (3)质量数:原子核的质量等于核内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的总和,而质子与中子质量几乎相等,所以原子核的质量几乎等于单个核子质量的整数倍,这个整数叫作原子核的质量数。 (4)基本关系:电荷数质子数=元素的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核子数=质子数+中子数。 五、互动探究 探究点一、天然放射现象和三种射线 情境探究 1.如图为三种射线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示意图。 (1)α射线向左偏转,β射线向右偏转,γ射线不偏转,说明了什么? (2)α粒子的速度约为β粒子的速度的十分之一,但α射线的偏转半径大于β射线的偏转半径说明了什么? 答案:(1)说明α射线带正电,β射线带负电,γ射线不带电。 (2)α粒子的速度小于β粒子的速度,根据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