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11810

第12课 词四首《渔家傲 秋思 》课件(共22张PPT)

日期:2025-04-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3次 大小:6800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2课,四首,渔家傲 秋思 ,课件,22张,PPT
  • cover
(课件网)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全词。 2、品味语言,体味诗词内涵。 3.体会征人远征边塞、远离家乡的痛苦。 学习目标 标题解析 渔家傲·秋思 词牌名 戍边将士在边塞的秋季思乡忧国。 宋朝建立后,采取重内轻外的政策,武备松弛,仁宗即位后,积贫积弱之势更加明显,表面上一片歌舞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宋与西夏交兵,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担起西北边疆防卫重任。这首词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望亭)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著有《范文正公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朗读感知 疏通文意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 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当时的西北边疆。 即“雁去衡阳”,为符合格律而倒置。秋季北雁南飞,传说至湖南衡阳城南的回雁峰而止。 指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羌笛、马嘶的声音。 军中的号角。 层峦叠嶂。嶂,直立似屏障的山峰。 荒漠上的烟。 zhànɡ 疏通文意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未经过过滤的酒,浑浊、质量不好的酒。 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燕然,山名。勒,刻石记功。 yān 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mèi 比喻夜深寒重。 征人夜深不能入睡。寐,睡。 出征的士兵。 感悟诗词 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笔下的情景?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的意思。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感悟诗词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 诗词赏析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 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风景异 概括地写出了边塞秋季的风光与中原地区的不同。 “风景异”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写出了边境怎样的景象? 写出了一派寒冷、荒凉、戒备森严的景象。 诗词赏析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崇山峻岭里,烟雾弥漫,落日朦胧,只见一座孤城紧紧关闭着城门。写出了与西夏的严峻军事形势,展现了一幅充满肃杀气氛的战地风光画面。 诗词赏析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上阕:极力表现边地秋景的奇异、独特,渲染边塞的萧条肃杀、荒凉寂寞,为下阕的抒情做铺垫。 写景 诗词赏析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千古名句的? 一杯 万里 对比,表达了守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全词的核心部分。 燕然未勒归无计 用典,化用“勒石燕然”的典故,抒发了守边将士的报国之情。 这两句正面展现了戍边将士们思乡与报国的矛盾心理。 诗词赏析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霜满地 诗词赏析 运用互文手法,写将军和士兵们因功业未成,有家难归而愁白了头发,流下了悲伤的泪水。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叹和思乡忧国的情怀。同时,这里的悲怆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