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11857

9.4澳大利亚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4-19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4次 大小:22818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认识东南亚的世界遗产》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与课标要求 课题名称:《澳大利亚》 教材版本与章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四节 教学知识点: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澳大利亚的农业生产(养羊业)、澳大利亚的工业生产(采矿业) 表1 课程标准内容要求与解读分析 内容要求 内容解读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范围、领土构成和首都。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澳大利亚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 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澳大利亚人文地理主要特点及其与自然地理环境的联系。 4.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联系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结合实例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途径。 5.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分析澳大利亚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6.结合澳大利亚的实例,简要说明该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联系及其意义。 1.要求学生能在地图上指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范围、领土构成和首都。 2.要求学生描述出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3.要求学生能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澳大利亚人口、牧羊带分布特点,说明农牧业、采矿业与自然地理环境的联系。 4.要求学生能够联系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分析当地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途径。 5.要求学生能够总结澳大利亚在采矿业和矿区生态恢复的经验,为我国及其他国家的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建议 6.要求学生结合商品贸易情况,认识澳大利亚与其他国家的经济社会联系及其意义。 二、设计理念 重走库克船长航线,探索澳大利亚的隐秘与辉煌。 本节课以“区域认知”为核心,通过探究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人地协调观。通过案例分析、读图分析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澳大利亚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并思考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三、教材分析 章节联系与地位分析:本节是七年级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澳大利亚这一典型国家,帮助学生理解南半球国家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其经济发展模式。 具体知识内容分析: 1.地理位置:澳大利亚是“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影响了其生物多样性和经济发展。 2.自然环境:地形分为三大区(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气候呈半环状分布,河流稀少。 3.经济发展:以“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为特色,农牧业和采矿业发达,服务业逐渐成为经济支柱。 图1 第九章第四节内容结构 四、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学生已学习过世界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图阅读和区域分析有一定了解。同时对澳大利亚的动物(如袋鼠、考拉)有一定感性认识。 学习困难:澳大利亚气候分布特点及其成因较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次在农牧业与自然环境的联系分析时,需要综合分析能力。 五、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 区域认知: 能够在地图上准确指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借助地图,描述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河流等)。 2. 综合思维: 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和采矿业与自然环境的联系;理解澳大利亚人口分布与气候的关系。 3. 地理实践力: 通过读图分析,归纳澳大利亚气候分布特点及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结合案例,探讨澳大利亚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4. 人地协调观: 认识澳大利亚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结合实例,理解澳大利亚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及其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河流);澳大利亚农牧业和采矿业的特点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澳大利亚气候呈半环状分布的成因;澳大利亚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六、教法、学法与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