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13108

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表格式,工两课时)

日期:2025-04-2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0次 大小:265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格式,课时
  • cover
教学设计 课题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课型:新授 课时:第一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 ②语言运用: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生字,会写“早晨、穿戴”等16个词语。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③思维能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进一步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别。 ④审美创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所小学的特别。 思政元素:学生自尊自重,自信自强,尊重他人 学习重点难点: 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准备:PPT 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单元导读,发现“新鲜” 聚焦“单元导语”。 2.揭示课题。 教师活动: 出示图片: 1.出示三年级教材封面(上册)、对应目录、某个单元的内容。 2.介绍篇章页:每个单元课文开始前多了一页,这一页叫“篇章页”。 3.说一说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 4.交流:你认为什么是“新鲜感”? 5.揭示课题:让我们走进第1课,切实体验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有哪些,它们“新鲜”在哪里。(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 1.学生对比三年级教材,说说自己的发现。 2.学生自由读篇章页的内容和谈体会。 3.默读篇章页上半部分的句子后说一说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 4.画出学习本单元课文的要求后,交流:什么是“新鲜感”。 5.齐读课题两遍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活动意图: 三年级开始,教材编排体例与一、二年级有很多不同,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单元导语”的出现。关注篇章页的学习,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意识,有助于学生明确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生字、生词。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自己认为有新鲜感的词语。 2.提问:同学们,文中哪些词语让你觉得有新鲜感? 3.说说你对傣族,景颇族,阿昌族,  德昂族这些民族的了解。请学生欣赏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 4.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5.请学生分类认读识记以下词语。 6.提问并小结:说说为什么大家都认为这些词语有新鲜感。 7.文中这些短语是否也能给你带来新鲜感? 8.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9.小结:除去没见过的词语,熟悉的词语进行新的组合,也能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新鲜的感受。 10.请生再读课文,想一想:这所学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叙述的? 11.小结: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的。(上学路上、上课、下课) 学生活动: 1.生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自己认为有新鲜感的词语。 2.学生学习“新鲜”的字词,说说文中哪些词语让他觉得有新鲜感。 3.学生说说他们对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这些民族的了解。欣赏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 4.学生谈一谈他们还知道的少数民族。 5.学生分类认读识记词语,每个齐读两遍。 6.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认为这些词语有新鲜感。 7.学生认读词语: 说一说这些短语的新鲜感表现在哪里? 8.学生面向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9.生听教师小结后发表自己对具有新鲜感的词语的认识。 10.生再读课文,交流这所学校给他留下的印象,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的。 11.生再次默读课文后明确课文是按照上学路上、上课、下课的顺序叙述的。 活动意图: 三年级的识字教学可以有意识地归类整合后,再进行教学。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