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 题 《阿里里》 课 型 唱游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包含纳西族风土人情的图片、视频资料,歌曲《阿里里》的音频、视频以及带有音高标注的乐谱等。2. 自制的节奏卡片,上面写有歌曲中的不同节奏型,用于节奏游戏环节。3. 钢琴、简单的打击乐器,如木鱼、沙锤等,辅助学生进行节奏练习和歌曲表演。4. 奖励贴纸若干,用于鼓励和表扬在课堂上表现优秀的学生。 课 次 第4课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感受纳西族民歌《阿里里》的独特魅力,体会纳西族人民欢乐的生活氛围。艺术表现- 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演唱歌曲《阿里里》,唱准歌曲中的“哆(do)、啦(la)、瑞(re)”等音,把握好歌曲的旋律走向。- 熟练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型,能用拍手、跺脚等方式准确表现出歌曲节奏,增强节奏感。创意实践 - 通过聆听、模仿、演唱、表演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音准能力和节奏感。-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共同探索和表现歌曲。文化理解 -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意识,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活动一:初步感知 教师活动1:教师微笑着走进教室,播放一段展示云南纳西族风土人情的视频,视频中有美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建筑以及纳西族人民身着民族服饰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同时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旁白介绍:“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特别美丽又好玩的地方,这里是云南纳西族聚居的地方哦!你们看,那里的人们生活得多快乐呀,他们常常聚在一起唱歌跳舞,用歌声传递着幸福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欢乐的地方吧!”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纳西族的人们过得怎么样呀?他们唱歌跳舞的时候是不是特别开心呢?那你们想不想学一学他们唱的歌呀?”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并激发他们学习纳西族歌曲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阿里里》。 学生活动1:认真观看视频,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 聆听音乐,在教师提问后,大胆说出自己听音乐时的感受和想象。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生动的视频画面,营造出与歌曲相关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欲望,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活动二:深入理解 教师活动2:教师播放歌曲《阿里里》的音频,让学生安静地聆听,同时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整体情绪、速度以及旋律特点,听完后提问:“小朋友们,听了这首歌曲,你们觉得它的速度是快快的还是慢慢的呀?心情是怎么样的呢?”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等词语描述歌曲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再次播放歌曲音频,同时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带有歌词的乐谱,让学生看着乐谱,跟随歌曲的节奏轻轻晃动身体,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感受歌曲的节奏规律,初步建立起对歌曲的整体印象。 教师将歌曲中的主要节奏型提取出来,写在黑板上,如“XX XX | X X |”“X - | X - |”等,并用拍手的方式示范拍打节奏,边拍边说:“小朋友们,看老师这样拍手,就像歌曲里的节奏一样哦,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拍拍看呀。” 教师在黑板上的乐谱中标注出“哆(do)、啦(la)、瑞(re)”等音,并用柯尔文手势示范这几个音的音高位置,一边示范一边唱,引导学生观察并模仿,如唱“哆(do)”时,手势在腹部位置,唱“啦(la)”时,手势稍高一些,唱“瑞(re)”时,手势在胸前位置,向学生解释:“小朋友们,这几个音呀,高低都不一样哦,大家要仔细听,跟着老师的手势把音唱准呢。” 教师按歌曲节奏朗读歌词,每读一句,让学生跟着读一句,同时用简单的动作辅助理解歌词含义,比如读到“阿里里”时,双手在身体两侧轻轻摆动,做出欢快的样子;读到“纳西族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