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14729

冀少版(2024)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八只小鹅》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29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1次 大小:2428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少版,2024,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 cover
课 题 八只小鹅 课 型 聆听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八只小鹅》的音频、视频(斯洛伐克风光、歌曲合唱表演视频),斯洛伐克的风土人情介绍,以及歌曲的简谱。制作与歌曲相关的节奏卡片,如八分音符、四分音符等典型节奏型。准备一些小道具,如小鹅头饰、打击乐器(木鱼、响板、沙锤等)。 课 次 1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学生能够感受《八只小鹅》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体会歌曲中描绘的小鹅形象与嬉戏氛围。艺术表现:学生能跟随音乐哼唱《八只小鹅》的旋律,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并尝试用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的韵律。创意实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为《八只小鹅》创编新的歌词或情节,培养创新思维。 文化理解:让学生了解斯洛伐克的风土人情和音乐文化,感受不同国家音乐的独特魅力。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活动一:初步感知 教师活动1:- 播放一段斯洛伐克美丽田园风光的视频,视频中出现可爱的小鹅在草地上或水中嬉戏的画面,同时提问:“小朋友们,看看这是哪里呀?画面里都有什么呢?”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 播放《八只小鹅》的音频,教师面带微笑,随着音乐轻轻摆动身体,做出一些模仿小鹅的动作,如伸长脖子、摆动翅膀等,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情绪。音乐结束后,提问:“听完这首歌曲,你们的心情怎么样?感觉歌曲里的小鹅在做什么呢?” 学生活动1:- 认真观看视频,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分享自己看到的画面。- 安静聆听音乐,受到教师动作的感染,部分学生可能会跟着轻轻摆动身体。在教师提问后,大胆说出自己听音乐时的感受和想象。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斯洛伐克的田园风光和小鹅的画面,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在播放音乐时的动作示范,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引导,帮助他们初步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情绪,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为后续深入学习做铺垫。 活动二:深入理解 教师活动2:- 再次播放《八只小鹅》,同时展示节奏卡片,带领学生一起用拍手、跺脚等方式,跟随音乐打出歌曲中的典型节奏型,如“X X | XX XX |”,强调节奏的强弱规律,让学生感受歌曲节奏的特点。- 展示歌曲的简谱,简单讲解旋律的起伏变化,并用钢琴弹奏几个关键的乐句,引导学生感受音高的变化。然后,带领学生跟随钢琴,一句一句地哼唱歌曲的旋律,感受旋律的走向。- 播放歌曲的合唱版本,着重讲解合唱的概念,即多个声部同时演唱不同的旋律,共同构成和谐的音乐。通过多媒体课件,用动画展示不同声部的旋律线条,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声部是如何配合的。提问学生:“你们能听出歌曲中有几个不同的声音在同时唱吗?”引导学生辨别不同声部。 学生活动2:- 看着节奏卡片,认真地跟随教师用拍手、跺脚打出歌曲节奏,感受节奏的强弱变化,体会歌曲的韵律。- 看着简谱,跟随教师的钢琴弹奏,努力哼唱歌曲旋律,感受音高的起伏。- 专注地聆听合唱版本的歌曲,观察多媒体课件上的动画演示,尝试辨别不同声部,回答教师关于声部数量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节奏练习,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增强节奏感。结合简谱和钢琴弹奏,帮助学生理解旋律的变化,培养音高感知能力。详细讲解合唱概念并通过动画演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合唱中不同声部的配合,突破教学难点,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深度。 活动三:拓展提高 教师活动3:- 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以5为音高唱“嘎嘎嘎”,另一组以3为音高唱“嘎嘎嘎”,分组练习后跟老师指挥合唱两只小鹅。- 将学生分成小组,为每组发放一些打击乐器和小鹅头饰。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根据《八只小鹅》的节奏特点,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同时鼓励学生戴上头饰,模仿小鹅的动作,进行简单的表演。教师可以给予一些提示,如用木鱼模仿小鹅走路的节奏,用响板表现小鹅欢快的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