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14996

冀少版(2024)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龙里格龙》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29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0次 大小:2478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少版,2024,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 cover
课 题 《龙里格龙》 课 型 发现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确保视频、音频播放流畅。 精心收集与京剧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如经典京剧唱段、京剧人物介绍等。 准备部分简单的京剧行头道具,如髯口、水袖等,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课 次 第1 课时 教学目标 一、审美感知 学生能感受《龙里个龙》稍快紧凑的节奏特点,体会其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 通过观看京剧表演视频,直观感知京剧独特的艺术风格,包括色彩鲜艳的服装、夸张的动作与表情等。 二、艺术表现 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龙里个龙》,清晰表达节奏与旋律特点。 能够模仿京剧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的典型动作,随歌曲进行表演,展现京剧的韵味与风格。 三、创意实践 在分组表演中,能与小组成员协作,融入个人理解与创意,对京剧人物动作进行适度创新表现。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尝试为歌曲加入简单的自创动作或节奏变化。 四、文化理解 了解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代表,知晓京剧的行当、场面、脸谱、行头基本知识。 体会京剧所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增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初步感知 教师活动1: 播放一段节奏明快、色彩绚丽的京剧表演视频(如《三岔口》武戏片段),同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视频中人物的服装、动作、表情等。视频结束后,提问学生:“小朋友们,刚刚我们看到的表演和平时看的动画片有什么不一样呀?” 学生活动1: 认真观看视频,被精彩的表演深深吸引,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描述自己对京剧表演的直观感受,如“衣服很漂亮”“动作很夸张”等。 设计意图: 借助精彩的视频瞬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京剧艺术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为后续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 活动二:深入理解 教师活动2: 结合 PPT 图片,详细讲解京剧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介绍每个行当的角色特点、服装风格与表演方式,并再次播放包含不同行当的京剧视频片段,让学生仔细辨别。 播放歌曲《龙里个龙》的音频,引导学生安静聆听,感受歌曲的节奏与情绪。 3.提问:“这首歌曲的速度是快还是慢呀?听着歌曲,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学生活动2: 专注聆听教师讲解,认真观看视频,积极辨别不同行当; 聆听歌曲后,踊跃回答问题 3.描述歌曲稍快紧凑的节奏特点以及欢快活泼的情绪感受。 设计意图: 系统讲解京剧行当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对京剧的基本认知;通过聆听歌曲,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的节奏与情绪,为学唱歌曲奠定基础。 活动三:拓展提高 教师活动3: 示范演唱《龙里个龙》,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与节奏错误。 2.教唱完成后,教师示范京剧生、旦、净、丑四个行当的典型动作,如老生的捋髯、旦角的兰花指、花脸的亮相、丑角的矮子步等,并讲解动作要领。 3.组织学生分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行当角色,边唱歌曲《龙里个龙》边模仿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4.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大胆表现。 学生活动3: 1.学生跟唱,跟随教师的示范认真学唱歌曲,努力纠正发音与节奏; 2.仔细观察教师示范的京剧动作 3.积极参与分组表演,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用生动的动作诠释自己所选的行当角色。 设计意图: 通过教唱与模仿表演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音乐表现力与团队协作能力,进一步深化对京剧艺术的热爱。 活动四:总结回顾 教师活动4: 1.邀请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表演,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与鼓励,表扬学生在学唱歌曲和模仿动作中的精彩之处,同时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2.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京剧知识与演唱技巧,如四大行当的特点、歌曲的节奏等。 3.强调中国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与学习京剧艺术。 学生活动4: 1.各小组代表自信上台展示表演,其他学生认真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