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15322

【大单元·任务制】统编版语文五下第四单元第4课时 古诗三首 教案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3409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单元,五下,三首,古诗,4课时,第四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 课题:回归唐宋, 歌古代英雄--《古诗三首》 内容分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本诗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喜欲狂”的表现和原因,从而体会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会认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语言运用: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思维能力:体会古诗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审美创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重、难点: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古诗内容,学会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子任务之一:回归唐宋, 歌古代英雄 活动流程:活动一:走近诗人,解读诗题 活动二:初读古诗,粗知大意 活动三:合作互补,初探情感 活动四:品读“狂喜”,走进内心 活动五:表达实践,升华情感 活动六:对比阅读,整体回顾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一:走近诗人,解读诗题 1. 新课导入 (出示视频) 随着悠扬的古乐我们这堂课将走进古诗的画卷, 谁先来吟诵一两句杜甫的诗句? 读着杜甫的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今天, 我们要学的是他另一种风格的一首诗, 是他“生平第一快诗”, 它就是———出示课题。 3.了解作者,补充简介。 它的作者是杜甫。你对杜甫有哪些了解呢? (相机出示) 4.解读诗题,猜测诗意。 请你自己再读一读诗题,猜一猜诗的内容。 预设:杜甫听说朝廷收复了河南河北的消息以后发生的事情。 相机点拨:“官军”指唐朝军队,“河南河北”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那里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安史之乱。 交流资料,了解背景。全班交流课前查找的安史之乱的资料。 .小结过渡。出示: 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八年之后,诗人在剑外听到了官 军收复失地的喜讯,冲口唱出了这首诗…… 欣赏视频,分享诗句。 忧国忧民,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读课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介绍 自由读古诗。 展示分享朗读。 了解作品背景 活动意图:复习关于诗人的相关诗句,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活动二:初读古诗,粗知大意 1.初读古诗 (1)齐读课题, 解题。 从课题中你们知道了什么? (2)过渡: 由于战乱, 杜甫一家在他乡异地流浪了八年之久, 收复蓟北的消息传来,此时, 诗人心情会怎样? 诗人一听到这胜利的喜讯不禁大喜若狂, 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诗中。 学生自由读诗, 要求读正确、 流利。 学生评价朗读。 (3)小组讨论,完成学习单。 3.借助注释,了解大意。 (1)小组合作,结合注释大致说说诗的意思。 预设:这首诗写了诗人听说蓟北被收复后,心情十分激动,想立刻出发回到家乡去。 重点指导:引导学生关注“妻子”指妻子和孩子,“青春”指春天,均为古今异义。 (2)借助地图,了解诗中地名的大致位置,初步感知杜甫返乡路程遥远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齐读古诗。 预设:(1)关于打仗的诗。打赢了收复失地--河南、河北 (2)心情:欣喜若狂 自由读古诗。 展示分享朗读。 结合任务单自读古诗,并填写下图。 借助注释谈大意 初步知人论世。 齐读,读出节奏和韵味来。 活动意图:以“喜欲狂”作为体会诗人情感的切入点,并以此为情感线索串起全诗,便于学生捕捉关键词的能力以及整体把握诗歌的能力。 活动三:合作互补,初探情感 1. 过渡: 通过完成学习单我们已感受到了诗人那份喜悦的心情,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诗句。 2. 找出诗中“喜欲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