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17863

【大单元教学设计】人教鄂教版(2017秋)三年级下册5.15《物体的运动》单元教学规划 《谁在动》课时教案 课时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04-20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3次 大小:498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单元,课时,练习,教案,谁在动,规划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单元教学设计】人教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物体的运动》单元教学规划+《谁在动》课时教案+课时练习(含答案) 教材版本 人教鄂教版 单元(或主题)名称 物体的运动 单元主题 本单元以“物体的运动”为主题,通过《谁在动》、《玩小球》和《赛小车》三课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和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影响因素。 课标要求 核心概念: 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 速度、加速度等运动概念。 力的概念及其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学习内容: 了解并描述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物体常见的运动形式。 知道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理解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物体启动或停止。 掌握简单的测量和记录物体运动数据的方法。 学业要求: 能够列举并描述生活中物体常见的运动形式。 能够利用速度的概念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影响物体运动速度的因素。 能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通过三个递进式的学习活动,逐步加深学生对物体运动的理解。从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到通过玩小球活动认识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再到通过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小车运动速度的具体影响,内容安排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教材中穿插了丰富的实验活动和案例分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兴趣。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控能力较弱。在知识层面,学生已具备初步的观察和比较能力,对日常生活中的运动现象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系统的科学知识体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供丰富的实验材料和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单元目标 科学观念: 理解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够正确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认识不同因素对物体运动速度的影响。 科学思维: 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究影响小车运动速度的因素。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描述和解释物体的运动现象。 科学探究: 通过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和分析数据,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探究能力。 学会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事求是、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态度。 激发学生对物体运动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单元结构化活动 《谁在动》:通过播放视频和观察教室内的物体,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活动,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并探究物体运动与参照物的关系。 《玩小球》探究活动: 提供多种小球和运动器材,让学生自由玩耍,观察小球的运动形式。 引导学生用图示、文字等方式描述小球的运动状态和过程。 小组讨论,比较不同小球运动形式的异同点。 《赛小车》:设计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如斜面的倾斜度、小车的质量等)对小车运动速度的具体影响。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理解速度的概念,并学会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达成评价 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数据记录的准确性等。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物体运动概念的理解程度和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情况。 2. 结果性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课堂练习和测试成绩等,评价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重点关注学生对物体运动和静止状态的理解、对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认识以及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15课《谁在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