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 八年级下册第六课第五框《国家司法机关》 教材分析 本框教材本框内容分为两大块,一是人民法院是人民检察院。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体会司法机关的重要性,认同司法机关,知道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职权,关键是明确如何行使职权,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捍卫社会公平正义,为下一单元《崇尚法治》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通过本课前面四框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了一些国家机构,对于国家的政治认同感也有所提高.但是由于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的限制,对于我国的国家机构及其职权不能很好的区分。本节课将继续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国家机构。在学习中学生或许会难以区分人民法院及人民检察院。故而在教学中,要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人民法院及人民检察院各自的性质,职权等。从而正确了解我国的国家司法机关。 教 学 目 标 政治认同:知道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分类、职权和要求。 道德修养:具体了解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职权。 法治观念:学会依靠司法机关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健全人格:正确认识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重要意义。 责任意识:自觉尊重国家司法机关,从而在社会生活中敬畏法律、信仰法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和职权。 教学难点: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都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教学过程 导入(约3分钟) 教的活动 学的活动 评估要点 猜一猜:这组数据代表什么? 展示图文材料:2025两会中“两高”工作报告数据。 播放视频《“两高”报告出炉,一个案例胜过一沓文件》。提问: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在我国发挥着什么重要作用? 1.仔细阅读材料 2.认真观看视频,了解相关信息 3.思考教师问题,并积极举手发言 能否明确本课学习主题,进入学习情境。 设计意图:通过数据猜想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以2025年两会“两高”工作报告为切入点,激活学生课堂积极性。 环节一:人民法院(约15分钟) 教学内容:人民法院的性质及组成;人民法院的基本职权;人民法院行使职权的要求及作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估要点 1.展示材料:2025年最高法工作报告“以案说法”,提问:这些案件的性质分别是? 2.展示材料:2025最高法典型案例回顾:“余华英拐卖儿童案”,提问:据此回答法院是什么国家机关?案例中提到了几个人民法院,分别是哪一等级的法院?“余华英拐卖儿童案”中人民法院行使了什么职权? 3.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人民法院的性质及组成以及人民法院的基本职权。 4.介绍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案件的两种方式:自诉和公诉。 5.展示材料:2025最高法典型案例回顾:“余华英拐卖儿童案”,提问:贵州省高院裁定发回重审,要求查清遗漏的6名被拐儿童事实”体现了人民法院哪一工作原则?“余华英被执行死刑”有何重要意义? 6.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人民法院行使职权的要求及作用。 1.仔细阅读材料,跟随老师引导,结合所学知识,积极思考并举手回答问题。 在老师的点拨与自身思考中,理解人民法院的性质及组成以及人民法院的基本职权,并在课本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 3.跟随教师引导,了解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案件的两种方式。 4.在老师的点拨与自身思考中,理解人民法院行使职权的要求及作用,并在课本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 1.能否准确区分不同案件的法律性质(民事、刑事、行政案件),并结合具体案例说明判断依据。 2.能否准确回答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明确我国法院的组织体系。 能否结合“余华英案”指出案例中涉及的法院等级,并说明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具体表现。 4.能否结合“发回重审” 情节,归纳出“以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