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8 时间的脚印 作者:墨剑飘雨 陶弘景 走近作者 陶世龙,1929年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他主要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他科普作品数百篇,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著有《变幻多彩的地球》《打开地下宝库的钥匙》《我们居住的星球》等。 本文选自《时间的脚印》。科普作家陶世龙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参加工作后长期与地质学科打交道,在国家推动科学普及和科学大众化的倡导下,作者致力于科普写作,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的科普作品较多。这篇科普文章以记录时间的方式为切入点,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岩石的丰富而有趣的科学知识。 创作背景 读一读 掸 踪迹 装置 烘烤 腐蚀 沙砾 山麓 沟壑 龟裂 帷幕 海枯石烂 dǎn zōng zhì hōng fǔ shí lì lù hè jūn wéi làn 海枯石烂: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 腐蚀: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如铁生锈。 沟壑:山间的流水沟。 沉淀:溶液中难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 龟裂:裂开许多缝子。 词义理解 文章结构 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 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第一层(5--21) :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第二层(22--25):讲了岩石的几种情况。 第三层(26--29):介绍化石对时间的记录。 第三部分(30-31) 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 第一部分(1-4) 整体感知 1、5、7、11、13、18、22、24、27 独立成段的单句有提示重点内容、标示层次结构等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请你找出本文中独句成段的段落,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整体 感知 段落 作用 第1段: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 强调说明了时间流逝的自然规律,引出下文对时间踪迹的记录。 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承上启下,由人类记录时间的方式,引出岩石记录时间方式的探寻。 第7段: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引出下文雨水、海水和冰河对岩石的破坏。 过渡:引出下文岩石“毁灭”的过程。 第11段: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 段落 作用 第13段: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 补充说明生物对岩石的破坏。 第18段: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 过渡:承上,收住有关岩石自身解体与新生的话题;启下,引出下文有关岩石上历史痕迹的解读。 第22段: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总结了岩石“毁灭”之后再度“新生”的过程。 段落 作用 第24段: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 承接上文,得出结论:岩石可以记录地壳活动。 第27段: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过渡:承上,点明化石的作用;启下,进一步说明化石是怎样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的。 “时间的脚印”就是地球变迁留下的印迹,是本文的说明对象。 说时间有脚印是拟人,把时间比成脚印是比喻,本文标题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抽象的时间,具体化、形象化,更能吸引读者,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兴趣。 以《时间的脚印》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品味第一部分 时间伯伯, 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 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 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 ———高士其《时间伯伯》 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引用高士其的诗? 开篇引用高士其的诗,把时间拟人化,一方面与题目相照应,另一方面,通过引用,由生活时间引入地质时间,更切合读者的实际生活,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人类和大自然分别是用什么来记录时间的? 人类:钟表和日历;铜壶滴漏 大自然:岩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