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复习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与此同时,周边民族的相继崛起又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了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利弊兼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先后灭亡了辽和北宋。占据江南的南宋与金朝形成南北对峙。两宋时期,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城市和国内外贸易空前繁荣,四大发明技术的成熟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结束了中国境内长期割裂的局面,重建了大一统国家,对西藏实施行政管辖,版图超出汉、唐,并为东西方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10世纪初 960年 1005年 11世纪前期 1115年 1125年 1127年 1206年 1234年 1271年 1276年 1279年 1368年 契丹政权建立 北宋 建立 澶渊 之盟 西夏 建立 金政权建立 金灭辽 金灭北宋南宋建立 蒙古政权建立 蒙古 灭金 元朝 建立 南宋 灭亡 元统一全国 元朝 灭亡 辽、宋、西夏、金、蒙古政权并立时期 元朝时期 五代十国 西晋 夏 商 西周 春秋 战国 秦 西汉 东汉 东周 东晋 魏 蜀 吴 十六国 南朝 北朝 隋 中国朝代顺序表 新 唐 辽 北宋西夏 金 南宋西夏 元 明 清 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 元朝时候,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新的民族———回族开始形成。 重文轻武;经济重心南移;国内外贸易空前繁荣,科技发明取得重大成就,文学艺术硕果累累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社会变化 政治上 1.从政权并立到走向统一 (民族交融) 经济上 1.农业: 2.手工业: 3.商业: 文化上 2.科技: 1.文学艺术: 2.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4.海外贸易: 秧马、“苏湖熟,天下足” 制瓷业、造船业 早市和晚市、草市、 纸币“交子” 市舶司;海上丝绸之路鼎盛 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曲:关汉卿 四大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东汉 造纸术) 北宋的政治 建立 强化中央集权措施 重文轻武政策 目的 措施 影响 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建立政权,定都东京 军事:控制兵权(杯酒释兵权); 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二府三司制,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地方:分散、削弱地方官的权力。文臣任州、县官;州府设置通判,设转运使。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中央到地方机构官员由文官担任;文官率兵出征担任主帅; 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积极: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消极:军队战斗力减弱;官吏冗多办事效率;增加朝廷的财政支出。 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重文轻武的政策 王安石变法 2022版课标: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新提法) 2.(2023潮南区三模)宋代的文官制度,实行科举取士、学校考选等 多元化的官员选任方式;对在任官员的考核,原则上是对其品德操守 及才干绩效的综合评定。由此可见,宋朝( B ) A.大力发展科举制度 B.重视对官员选拔和管理 C.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D.致力提高文官社会地位 B 1.(2024·云南)北宋时,中央派文官到地方任知州;设转运使统管地方财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驻地定期更换。这些措施意在( ) A.加强中央集权 B.削弱宰相权力 C.丰富市民生活 D.发展海外贸易 A 西夏 兴庆 中都 金 临安 南宋 辽 上京 北 宋 东京 西夏 兴庆 辽、宋、西夏的并立 宋金之战和南宋偏安 2022版课标:了解辽、宋、西夏的并立;了解宋金之战、南宋偏 安;通过岳飞等人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新提法) 西夏 辽 北宋 西夏 金 南宋 并立 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