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19557

【情境教学】7.1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19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9次 大小:3896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情境,教学,影响,远的,人文,精神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一框《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一、教材解析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第一框的内容,本框主要阐述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及其主要体现。一方面,要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另一方面,要能够结合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感悟其中蕴含的中华人文精神,体会中华人文精神的魅力,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积淀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 二、学情分析 本课对于学生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七年级的学生,无论是通过校内学习还是日常生活见闻,都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一定了解,能够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文化符号,了解其主要的代表性成果及意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亲切感、好奇心和认同感、自豪感。近年来,社会各界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上许多“国风”“国潮”文化作品对青少年产生不小影响。但是,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还比较感性;不同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差异较大,有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比较系统的了解;有的学生觉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属于历史宏大话题,与当代社会生活、个人日常生活关系不大;还有的学生受一些错误社会思潮的影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误解。因此,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意义重大。 三、教学目标 道德修养:通过学习中华人文精神的内涵,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等,学生级取其中的道德智慧,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在生活中自觉践行传统美德,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健全人格:在学习中华人文精神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面对多元文化时,保持理性与包容,塑造积极向上、勇于担当、善于合作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及其主要体现 教学难点: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 五、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教学、多个图文视频资源 六、方法与策略 教法:情境体验法、任务驱动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七、教学内容设计 导入 预设过程(约3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任务情境搭建,设问:学校近期准备举行“传承中华人文精神,争做华夏文化使者”游园会,你想参加吗?入场券获得方式如下: 回答问题———什么是人文精神?你知道哪些人文精神? 结合教材解读人文精神的内涵。 出示本课学习任务:“传承中华人文精神,争做华夏文化使者”游园会。 呈现学习主题,展示学习目标。 聆听任务情境,聆听问题,积极主动参与。 2.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3.进入本课学习情境。 4.明确学习主题,了解学习目标。 互动体验一:文物盲盒解密 教学内容: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有哪些体现? 预设过程(8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展示盲盒信息:壁画、彩塑、雕刻、洞窟、多元文化的融和体。设问:你知道这个文物是什么吗? 呈现答案,即中国石窟,展示四大名窟。 播放视频《中国石窟的故事》。 设问:中国石窟融合了哪些文化?为什么石窟艺术从传入中国后能够不断融合发展,实现“中国化”?这给你什么启示? 5.教师多元化点评学生回答,及时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基础知识点: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根据信息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了解中国四大石窟。 观看视频,感受石窟文化的多元。 聆听提问,主动思考,回答问题。 聆听教师点评,理解基础知识。 互动体验二:角色共情剧场 教学内容: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有哪些体现? 预设过程(8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