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二框《做中华人文精神的传承者》 一、教材解析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第二框的内容,本框主要阐述今天我们应如何弘扬中华人文精神。一方面,要知道历史上的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通过各种文化产品、文化活动感悟、传承、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另一方面,要明确今天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就要弘扬促进社会和谐、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将中华人文精神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追求理想人格,增强责任担当,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 二、学情分析 本课对于学生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七年级的学生,无论是通过校内学习还是日常生活见闻,都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一定了解,能够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文化符号,了解其主要的代表性成果及意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亲切感、好奇心和认同感、自豪感。近年来,社会各界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上许多“国风”“国潮文化作品对青少年产生不小影响。但是,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还比较感性;不同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差异较大,有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比较系统的了解;有的学生觉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属于历史宏大话题,与当代社会生活、个人日常生活关系不大;还有的学生受一些错误社会思潮的影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误解。因此,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意义重大。 三、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 道德修养:提升自身道德品质,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和谐、友善、向上向善等道德准则,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健全人格:让学生在面对多元文化时,保持理性与包容塑造积极向上、勇于担当、善于合作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责任意识:明确传承和弘扬中华人文精神是每一个公民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材重点:理解弘扬促进社会和谐、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的重要性; 教材难点:在生活中真正做到践行中华人文精神; 五、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教学、多个图文视频资源 六、方法与策略 教法:情境体验法、任务驱动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七、教学内容设计 导入 预设过程(约3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小游戏:甲骨文猜猜看,出示十二生肖甲骨文,引导学生猜测。 出示本课学习人物:李右溪简介。 呈现学习主题,展示学习目标。 聆听游戏规则,积极主动参与。 进入本课学习情境。 明确学习主题,了解学习目标。 环节一:解破圈之路,促和谐风气 教学内容:中华人文精神的作用;如何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预设过程(1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出示人物故事,从冷门专业研究生到百万粉丝博主的经历,并播放视频。 设问:(1)李右溪是如何让古老的甲骨文接地气,并受到年轻人喜欢的?(2)为什么“冷门”甲骨文跨越千年依然受到欢迎?(播放视频) 3.展示刻有甲骨文的文物,并解读其含义。 4.教师多元化点评学生回答,及时点拨,言语过渡,引导学生理解基础知识点:中华人文精神的作用。 5.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甲骨文创意宣传思考,想一想:你们可以用什么方式宣传甲骨文,可融合当下社会热点进行思考。 6.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并引导学生上台展示成果。 7.教师多元化点评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理解基础知识点:想一想:你们可以用什么方式宣传甲骨文,可融合当下社会热点进行思考。 了解人物故事,认真观看视频。 积极思考,回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