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路遥地理 你知“稻”吗?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①热量条件: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热量充足; ②水分条件:季风气候降水充沛,水源充足;雨热同期。 活动一 分析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材料一: 水稻好暖喜湿,播种期日均温需要稳定在10 —12℃以上,齐穗期的候均温要求高于20 —22℃。水稻需水量大,一般要求雨热同期。 图3.7 不同城市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 1. 据图3.7分析亚洲季风气候区有利于水稻生产的热量和水分条件。 2.指出亚洲水田农业主要分布的地形区,并简述原因。 亚洲季风区的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所产稻米占世界稻米总产量的绝大部分,在这里形成了水田农业。 ①主要集中分布在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冲积平原地区; ②原因:地形平坦。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 3.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所投入的劳动量大。说明亚洲水稻种植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①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区 ②一方面可以为水稻种植提供丰富的劳动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人口众多对粮食的需求,缓解人地矛盾。 材料二:自古以来的“苏湖熟、天下足,”南粮北调。但早在1980-1996年间珠三角 洲粮食自给率不足60%,短缺现象严重,现如今的珠三角已经很大程度上依赖国内其 他地区的外调粮。 目前,我国粮食生产和流通出现了全面逆转,“北粮南运”彻底颠覆了历史。 “苏湖熟、天下足”,已悄然变为 “东北熟、天下足”。 材料一 :中国水稻主要产区分布示意图 为什么近年来东北地区扩大了水稻种植面积? 活动二 分析中国水稻种植分布特点和变化趋势 1、据图,说出中国水稻分布特点。 中国水稻分布特点:分布不均匀,南多北少,北方水稻主要在东北地区。 材料一: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温暖短促,冬季寒冷干燥,降水较丰富。相比南方地区,晴天多,全年日照时间长达2629小时。三面环山,平原沃野是该区域的基本特征。但相对南方地区,东北地区积温≥l0℃为2000-3700℃,远小于南方地区的积温≥l0℃为5800-9300℃。 活动三 分析东北地区扩大水稻种植面积的原因 1、结合地图和材料,从自然因素的角度, 分析东北地区种植水稻的优势和劣势。 1、结合地图和材料,从自然因素的角度, 分析东北地区种植水稻的优势和劣势。 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雨热同期,适宜水稻生长; ②晴天多,昼夜温差大,且光照充足,利于营养 物质的积累; ③冬季漫长而寒冷,病虫害少; ④东北平原地形平坦开阔,便于耕作; ⑤黑土广布,土壤深厚、肥沃; ⑥纬度较高,热量较少,水稻生长周期长,有机 物积累多。 如何缓解热量不足的问题? 优势条件: 劣势条件: 纬度较高,热量条件不足,只能一年一熟, 产量较少,种植范围小。 活动三 分析东北地区扩大水稻种植面积的原因 利用温室、塑料大棚等,可以改善农作物生长的温度因素,并可对光照、通风、湿度等因素进行人工调节,从而扩大了农作物种植的时空范围。 活动三 分析东北地区扩大水稻种植面积的原因 “寒地水稻”———培育良种 育种技术、栽培技术的进步 水稻种植面积扩大 推动 经济发展 活动三 分析东北地区扩大水稻种植面积的原因 材料二:籼稻种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生长周期短,一年可以多次成熟。米饭较松散、粘稠度低且偏硬。但蒸煮后出饭率高。 粳稻种植于温带和寒带地区,生长周期较长,一般一年一熟。米粒丰满肥厚,米饭粘稠,柔软可口,但出饭率低。 受欢迎 活动三 分析东北地区扩大水稻种植面积的原因 经济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提高 增加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 生产规模扩大 促使 供过于求 价格下跌 生产规模缩小 促使 市场需求影响农作物种植的品种和规模 活动三 分析东北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