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nit 1 My First Day Lesson 2 教学设计 ( 一)教学目标 下表从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具体分析。 维度 教学目标分析 语言 知识 1)能通过观看动画或听录音,在语境中感知理解以下词汇和句式(活动 1 和活动 2) 。 词汇:hi , I , meet , nice , to , too , you 句式: I'm … Nice to meet you . Nice to meet you , too . 2) 能通过听录音和认读句式,辨识重点词汇和句式的正确发音,同时体会并模仿单 词在句子中的重音( 活动 3) 。 3) 能在实际场景的对话中,运用本课所学的核心句式( 活动 4) 。 语言 技能 1) 能在观看动画前,通过看场景配图,预测对话大意( 看)。 2) 能通过看动画或听录音,感知并理解核心词汇和句式的意义( 听)。 3) 能准确地模仿和朗读核心句式和词汇( 朗读)。' 4) 能在场景对话表演中,用本课所学句式,简单地介绍自己( 演)。 思维 品质 1) 能通过观察理解图片,辅助对核心词汇和语篇的理解( 活动 1 和活动 2) 。 2) 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 I'm 与 I am 在意义上的相同和形式上的不同。 文化 意识 1) 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了解与陌生人认识时不同的打招呼方式。 2) 能初步具有比较中外文化的意识。 ( 二)语篇分析 语篇要素 具体内容及分析 What 语篇呈现的是一个发生在教室里的日常对话。Li Haotian 和新同学 Andy 相遇。 Andy 是刚从英国转来的外国学生,他们俩在教室里第一次见面时,相互打招呼, 并进行了简单的自我介绍。语篇重点突出了两个陌生人相遇时,如何通过打招 呼来破冰,并礼貌地进行自我介绍。 Why 让学生了解如何与新同学或陌生人礼貌地进行沟通和交流,并学习如何自然 地破冰以及通过简单的自我介绍开启话题。 How 语篇是一个两个话轮的两人日常对话,通过复现第一课所学的打招呼的句式 “ Hello . ”引出对话,导入本课的核心句式“I'm …”“Nice to meet you . ”和“Nice to meet you , too . ”。I'm 是口语中常见的缩略形式。 ( 三)教学重难点 下表就本课学习的重难点进行具体分析。 具体分析 应对策略 重点 1) 学生能在语境中感知并理 解核心句式“ I'm …”“ Nice to meet you . ”和“ Nice to meet you , too . ”的意义和语用功能。 1) 在学生观看动画或进行听力理解前,教师需引导学生充分地观察分析图片所提供的场景,预测对话的大意,再进行感知和理解。 2) 学 生 能 通 过 比较,理 解 I am 和 I'm 在意义上的相同和 形式上的不同。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缩略符号的用法。 难点 1) 学生能在真实语境中正确运用所学句式“ I'm … ”并能 在对话中自然使用缩略形式。 1) 在学生进行运用前,教师需确保通过活动 2 和 3 以 及多样化的补充活动,让学生真正理解并熟悉了该核心句式。 2) 学生能在对话中,不混用“ Nice to meet you . ”和“ Nice to meet you , too . ”。 2) 在学生进行对话前,教师带着学生通过重读的方式,强调“Nice to meet you , too . ”中的 too , 并引导学生 体会该词的含义( 表示“也”)。 3) 学生在听音和跟读时,能 有意识地体会和关注句子中重读的单词,知道通过重读单词来突出自己表达的重点。 3) 教师可通过示范、对比或刻意出错的方式,帮助学生明白如何通过在句子中重读核心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意思。 4) 学生能在对话表演中主动参与,并正确运用所学句式进行对话。 4) 在对话表演前,教师给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让学 生与同伴一起做好充分的准备。 ( 四)教学过程 教学 目标 教学 活动 教学步骤 效果评价 目标 1 ( 学习 理解) 活动 1 ( 输入) 感知与 理解 Step 1:导入 学生一起演唱第 1 课活动 3 的歌曲。 学生能:在音乐伴奏下, 演唱歌曲,记得歌词,并 清楚正确地发音。 Step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