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24183

湘艺版(2024)一年级下册第十课 轮唱、手势舞 划船比赛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4-29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0次 大小:3443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手势,教学设计,比赛,划船,轮唱,艺版
  • cover
小学一年级下期音乐(湘艺版) 第十课 轮唱、手势舞 《划船比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课选自湘艺版一年级下册第十课《轮唱、手势舞 划船比赛》,是一节融合轮唱与手势舞的综合性音乐实践课。歌曲以海南民歌为素材改编,旋律活泼跳跃,节奏规律性强(如附点节奏 x x x x ︱x x x x ︱),生动描绘了划船比赛的紧张氛围。通过轮唱与手势舞的结合,学生将初步体验多声部音乐的层次感,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感受中国民间音乐的魅力,落实《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 “文化理解”“艺术表现” 等核心素养。 (二)音乐要素分析 节奏:以二拍子为主,附点节奏贯穿全曲,模拟划船动作的韵律感。 旋律:以跳进为主,音域集中在 sol、mi、do,易记易学。 结构:两段体(A+B),A 段描述划船动作,B 段表现风浪中的拼搏。 二、学情分析 (一)认知特点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约 15-20 分钟),对具象化、游戏化的教学形式兴趣浓厚。他们已具备简单的节奏模仿能力,但对轮唱的多声部协调缺乏经验,需通过分层练习逐步引导。 (二)学习难点 轮唱协调:需准确把握进入时机,保持声部独立与整体融合。 附点节奏:需通过生活化的语言(如 “加 油 加 油”)和动作(拍手 + 跺脚)强化感知。 (三)潜在优势 学生对肢体动作敏感,手势舞的设计可充分调动其参与热情,同时通过分组竞赛激发团队荣誉感。 三、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具体目标 文化自信 1. 了解海南民歌的风格特点,感受中国民间音乐的多样性。 2. 通过赛龙舟文化的介绍,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语言运用 1. 能用富有节奏感的语言朗读歌词,准确表达 “竞赛”“掌舵” 等词语的含义。 2. 通过 “嘿呦”“划呀” 等劳动号子的模仿,体验音乐与语言的融合。 思维能力 1. 分析歌曲结构(A+B),理解轮唱与齐唱的对比关系。 2. 在轮唱练习中培养多任务处理能力,提升音乐感知的敏锐度。 审美创造 1. 设计划船手势舞,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的强弱与节奏变化。 2. 通过分组表演,体验多声部音乐的层次感与美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掌握附点节奏 x x x x ︱x x x x ︱,并能准确演唱。 初步体验轮唱的多声部协作,感受二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 (二)难点 1.轮唱时声部进入的准确性与音色统一性。 2.手势舞与演唱的协调配合,动作的节奏感与表现力。 五、教学资源 多媒体资源:赛龙舟视频、歌曲范唱音频、手势舞教学动画。 乐器与道具:木鱼、沙锤、划船桨道具、节奏图谱卡。 辅助材料:轮唱分组牌(红队、蓝队)、奖励贴纸。 六、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赛龙舟视频与角色扮演,营造沉浸式学习氛围。 分层练习法:从单声部节奏模仿到二声部轮唱,逐步提升难度。 合作学习法:分组竞赛、师生接龙,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律动教学法:结合手势舞与打击乐,强化音乐感知与身体协调性。 教学过程 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情境导入 5 分钟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参加一场特别的比赛!(播放赛龙舟视频)看,他们在干什么呀?” 师:“对啦!这是中国传统的赛龙舟比赛,大家齐心协力划桨,多热闹呀!今天我们也要学唱一首《划船比赛》的歌曲,你们准备好了吗?” 生:观看视频,模仿划船动作,回答问题。 1. 通过视觉冲击激发兴趣,建立文化自信。 2. 渗透劳动号子的作用,为后续学习铺垫。 环节二、节奏游戏 10 分钟 师:“划船需要整齐的节奏,我们先来玩个‘加油口号’的游戏!” 1. 出示节奏卡 x x x x ︱x x x x ︱,示范朗读:“加 油 加 油 ︱加 油 加 油 ︱” 2. 引导学生用 “嘿呦”“划呀” 等词替换,配合拍手 + 跺脚动作。 3. 分组竞赛,评选 “最佳节奏船队”。 生:跟读节奏,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