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272438

巧辨虚形于实形 课件+教案+素材

日期:2024-06-06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14次 大小:1923670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巧辨,虚形,于实形,课件,教案,素材
    《巧变虚形与实形》教案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感受正负形构成的艺术形式,能剪贴出对称的正负形画面。 2、教学过程和方法:①在探究正负形画面的构成规律中,感受对称与虚实的节奏美。②在欣赏画家作品时,感受正负形的艺术感染力。③在创作与探究中,掌握虚形与实形构成画面的规律,进行“平面分解———对称构成”设计练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正负形构成产生兴趣。 教学要点: 1、重点:能剪贴出对称的正负形画面。 2、难点:能掌握虚形与实形的构成规律,创造虚实、对称的生动画面。 3、兴趣点:①欣赏画家的正负形构成作品。②画面、剪剪、拼拼的活动。③有趣的、对称正负形画面。 4、观察点:①“图形与底版”的关系。②具象或抽象的形态设计。 课前准备和课时: 1、1课时。 2、让学生收集虚形与实形剪纸图案的的资料。 3、准备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 引入 变魔术:一下变两只天鹅。教师直接示范正负形的制作方法,直观感受虚形和实形(正负形),引入课题。 观看正负形的制作方法,感受虚形和实形(正负形)概念。 讲授新课 课题:(巧变虚形与实形) 1.、探究正负形画面的构成规律。 a.欣赏画家作品: 这幅美术作品是剪纸吗?为什么? 你认为作品中的一对形状,那些是实形?那些是虚形?给你什么感觉?(整体、简练、有趣、对称、虚实) 体会:以剪影的技法,表现物象的整体、简练的实形,与镂空实形后的虚形,形成虚实对比、对称有趣的立体画面,给人虚幻、轻松、深远的感觉。 b.做游戏,引导学生找出正负形构成设计的规律。 *做游戏———找对称形的“朋友”。分给各小组一张各种对称形图形的“实形”。 让各组学生分别找出自己小组图形(实形)的对称图形(虚形)。 *找出正负画面设计的规律与方法。 每一对的形状中,哪些是实形?哪些是虚形?有什么规律? 2、选择纸材———体会物象色彩与底版形成色彩对比或色彩和谐的关系。 3、探究与创作: ①自学教材中的“步骤图”。 ②思考与创作:引导学生掌握虚形与实形的对称规律,设计剪出有创意的正负形构成画面。 4.习作展评:(自评与他评) 1、学生活动:我能行。 2、“平面分解———对称构成”的设计练习让学生通过“看看、比比、剪剪、摆摆”的过程,体验平面形的分解和对称重组。 3、学生讨论:你见过这些实形与虚形的作品吗?在哪里见过?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 4、小组讨论: 1.感知、剪影的剪纸技法。 2.运用基本形的剪贴、分解、重组的方法,制作纸平面造型与纸立体造型。 小结 评价目标:1.有创意2.装饰美 作业自评:运用基本形的折剪切、分解、重组的方法,制作纸平面造型与纸立体造型。 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能剪贴出简单的几何正负形构成画面。 2.较高的要求:能剪贴出对称的抽象的或具象的几何正负形构成画面。 3.个性探究:能掌握虚形与实形的构成规律,创造出虚对称的的正负形画面。 进行创作。发展个性发展立体的正负形的构成的感知能力 课后记:通过这课,学生分辨出什么是虚形和实形,并能剪纸的方法剪出虚形和实形。 课件10张PPT。12、巧变虚形与实形实形:是指剪、切、挖出来的形状; 虚形:是指剪出实形后余下的形状; 这一对形状也被称作是正形和负形。作品欣赏艺术家巧妙的运用虚形和实形这一组特殊的形状,构成一幅有趣的美术作品,使我们感受到对称与虚实重复的节奏美。你能分辨出这里的虚形与实形吗?虚形与实形组合出的有趣画面?可以这样做: 1、选纸:2张,深(大)、浅(小)颜色各1张; 2、对折:把浅颜色(小)的纸对折( 可2次对折); 3、画图:画3-5个图案,有大有小,点线结合; 4、剪图:把画好的图案剪下来,保存好; 5、拼贴:可以左虚形右实形(完成)。 学生作品欣赏学生作品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