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年 级:七年级 学 科:历史(统编版) 导入 《北魏迁都洛阳示意图》 概念解读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融汇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相互影响、相互学习,趋向一致。这是历史上一种进步的现象。 北魏孝文帝改革 影响 背景 不同时空维度 北方民族大交融 不同时空维度 特定时空维度 课程结构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短时段) 386年 494年 北魏建立 439年 北魏统一北方 孝文帝迁都 嘎仙洞遗址 夏 北燕 北凉 北魏建立与统一 北魏 《北魏统一北方示意图》 材料二:崔浩(381—450),出身北方大族清河崔氏。身历北魏太祖、明元、太武三世,筹谋划策,参与军国大计,官至司徒,为北魏统一北方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因其在主持编修的《国史》中替拓跋家族找出汉人祖先,引起了鲜卑贵族的不满。450年,因“国史之狱”被处死。'国史之狱'当属拓跋鲜卑守旧贵族势力暴力抗拒汉化进程的事件。 —摘编自高照明《从国史之狱看北魏时期民族融合中的文化冲突》 材料一: (步六孤)睿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 ———《魏书》卷四十 北魏前期民族融合中的文化冲突 根据材料回答,统一北方后的北魏政权遇到了什么问题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短时段) 386年 439年 494年 北魏建立 北魏统一北方 孝文帝迁都 383年 淝水之战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长时段) 《东晋前秦形势图(382年)》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长时段)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今日头条 () 战前: 战时: 战后: 无意愿 无斗志 无认同感 强征各族人民,拼凑士兵九十万 军队阵脚大乱,自相践踏,一溃而不可收拾 迅速土崩瓦解,再陷入分裂混战局面 从民族交融的角度看前秦的战败 教训:民族交融不充分,统一全国失败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长时段) 材料三(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北史·魏咸阳王禧传》 材料六 为了使鲜卑贵族懂得门第的重要性,孝文帝为他的六个弟弟聘妇。所聘之妇均出八族及清修之门(汉族贵族)。 ———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步六孤 陆 拔拔 长孙 贺赖 贺 达奚 奚 独孤 刘 乙旃 叔孙 勿忸于 于 穿汉服 说汉语 联汉姻 改汉姓 改革核心 “汉化” 上褶zhě下袴kù(胡服) 褒衣博带(汉服)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材料四 材料五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改革的措施 材料七:恂(太子元恂)不好书学,体貌肥大,深忌河洛暑热,意每追乐北方。……高祖幸崧岳,恂留守金墉,于西掖门内与左右谋,欲召牧马轻骑奔代(平城)……乃废为庶人,置之河阳,以兵守之……赐恂死,时年十五。 ———《魏书·卷二十二·列传第十》 北魏六镇: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 六镇兵变 西魏 东魏 北魏 (534~550年) (535~557年) (439~534年)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短时段) 北齐 (550~577年) 北周 (557~581年) 改革是否应该? —魏晋壁画砖 甘肃省博物馆藏品 嘉峪关新城壁画墓群出土 【小组活动】:概述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表现 采桑 农耕 少数民族开始定居,从事农业生产 (1)生产生活 用具 《汉人胡食画像砖》 相互学习 《北齐校书图》中的胡床 饮食 少数民族 汉族 汉族接受少数民族的食物、用具等 —北魏魏碑石刻龙门石窟《龙门二十品》拓片节选 (2)政治制度: 学习中原政治传统 【小组活动】:概述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表现 (3)思想文化 北朝乐府《木兰诗》 穿裤褶服的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