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 第一节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以我国上海为例 A组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4山东滨州月考]城市的辐射功能是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图1示意长三角主要城市分布,图2示意2018年上海市对部分城市辐射强度。据此完成1~2题。 图1 图2 1.2018年受上海辐射强度强的城市具有的共同特征主要是( ) A.城市行政等级比较高 B.处于交通枢纽位置 C.与上海空间位置相近 D.与上海产业部门接近 2.苏州、嘉兴与上海市距离相当,但上海市对苏州的辐射强度远超过了嘉兴,其原因不可能是( ) A.苏州地形更平坦,有利于上海腹地范围的拓展 B.受京沪线、长江等主干交通线影响,苏州与上海的交通更便利 C.苏州与上海产业协作程度高 D.苏州相比嘉兴,经济发展基础更好 2021年12月10日开通的时速350千米的赣深高铁,连接赣州、河源、惠州、东莞、深圳五市,打通了革命老区和珠三角、粤东北三个区域。赣州至深圳铁路最快旅行时间由原来的近7小时缩短至2小时以内。下图示意赣深高铁线路。据此完成3~4题。 3.赣深高铁开通后,下列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的是( ) A.赣州市 B.深圳市 C.仲恺市 D.定南市 4.赣深高铁的开通对江西革命老区的有利影响有( ) ①促进红色旅游资源开发 ②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廉价劳动力 ③开辟一条对外贸易通道 ④吸引产业的梯次迁入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24黑龙江牡丹江期末]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和辐射带动力较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武汉都市圈以武汉、鄂州、黄冈、黄石四市主城区为发展核心,致力打造成为引领湖北、支撑中部、辐射全国的重要增长极。下图为武汉都市圈及其周边发展规划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 5.武汉市是武汉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对周边区域起主要辐射带动作用,主要是因为武汉与周边城市相比( ) A.科技水平最高 B.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高 C.人口数量最多 D.基础设施条件最完善 6.武汉市的对外辐射能( ) A.缓解武汉市的“城市病”问题 B.降低武汉市的经济发展水平 C.提升武汉市的规模等级 D.实现武汉都市圈的均衡发展 7.武汉都市圈的建设需要( ) ①强化交通互联 ②深化产业趋同 ③推进生态共保 ④实现四城合作共管 ⑤推进公共服务共享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①④⑤ [2024江苏淮安月考]双核结构是指在某区域内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及其连线构成轴线。由此引领和推动所在区域发展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下图为济南—青岛双核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济南—青岛双核结构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城市( ) A.地理位置和城市功能上存在互补 B.在地域文化方面存在互补 C.交通便捷且空间距离较近 D.都是山东的重要城市,经济水平较高 9.济南—青岛双核结构对山东省的积极影响有( ) ①有利于区域产业合理布局,促进工业化发展 ②促进济南—青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③削弱省会城市的聚集力,促进山东的均衡发展 ④更有利于构建环渤海城市群,推进城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24福建华安一中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武汉城市圈是指以中国中部最大城市武汉为圆心,覆盖黄石、鄂州、黄冈等周边8个大中型城市所组成的城市群(图1)。目前武汉市到8市以及圈内相邻两市之间的1小时交通圈已经建成,半小时交通圈也基本形成。 图1 材料二 目前孝感、咸宁、黄冈等城市60%~70%的产业都和武汉的产业相配套,例如,武汉的汽车产业在周边城市中就有很多配套的设施和企业。近几年武汉市的产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武汉市区位优势突出,高校林立、科研院所汇聚,文化底蕴深厚,具备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基础条件。集成电路,俗称“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