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25296

第2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2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2025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5-04-22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6次 大小:6502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答案,练习题,同步,必修,选择性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 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A组 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4·黑龙江哈尔滨期末]中国农牧区的地域分异是长期以来历史发展的结果,农牧区的界线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变迁。界线两侧是我国农牧交错地带,农牧业生产波动变化很大。据此完成1~3题。 中国农牧区(部分)划分 1.大兴安岭正处于现代农牧交错地带,能正确反映其当前土地利用区域组合的图式(选项中甲、乙、丙为空间布局方式)是(  ) 2.农牧区界线变化最能反映出(  ) A.我国东北地区地势起伏增大 B.农区向北扩展速度变慢 C.牧区草地退化严重 D.农区耕地质量不断改善 3.造成农牧区界线变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 ①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②人口增长过快,土地利用压力大 ③风沙灾害频繁发生 ④农区精耕细作,单位产量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4·湖南邵阳期末]生态脆弱区是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往往是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交界过渡区域。下表为我国某地区的部分资料。据此完成4~6题。 森林覆 盖率 耕地 面积 年降 水量 气温年 较差 河流含 沙量 粮食平 均亩产 粮食总 产量 1985 19% 333 km2 520 mm 38 ℃ 10% 205 kg 1.02×108 kg 1995 10% 478 km2 450 mm 42 ℃ 35% 135 kg 0.97×108 kg 注:1亩=1/15公顷 4.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 A.东北平原 B.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 D.南疆盆地 5.该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环境污染 B.酸雨 C.气候变暖 D.水土流失 6.该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不包括(  ) A.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B.气温年较差大 C.地形坡度大 D.植被覆盖率低 石质荒漠化简称石漠化,是指在山区脆弱生态环境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过程。云南省石漠化面积大,石漠化地区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下图为云南省石漠化景观图。读图,完成7~8题。 7.云南省喀斯特地貌区地表缺水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旱,降水少 B.水资源浪费严重 C.地表水不易保存 D.山地地势起伏大 8.云南省石漠化造成的影响不包括(  ) A.旱涝频率增加 B.激化人地矛盾 C.人畜饮水困难 D.土地利用率提高 农牧交错带具有农业与牧业交错分布的特征。下图是我国主要的农牧交错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影响北方农牧交错带、西北绿洲农牧交错带、青藏高原温带农牧交错带、川滇鄂黔湘山地农牧交错带形成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降水、地形、水源、热量 B.降水、水源、热量、地形 C.水源、降水、热量、地形 D.地形、水源、地形、降水 10.由自然原因引起的农牧交错带空间分布最不稳定的是(  ) A.北方农牧交错带 B.川滇鄂黔湘山地农牧交错带 C.青藏高原温带农牧交错带 D.西北绿洲农牧交错带 11.[2024·安徽安庆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农牧交错带是指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草原牧区相连接的生态过渡地带,在空间上农牧并存,在时间上农牧交替,生态环境脆弱,土地沙化严重。北方农牧交错带降水年际变化较大,促使农牧分界线多次进退,并导致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通过对比过去2 000年沙尘暴记录、粉尘源区人口数量以及夏季风雨量,可以揭示2 000年来华北沙尘暴的变化规律。 材料二 我国华北地区沙尘暴记录、粉尘源区人口与夏季风降水量变化的比较图。 (1)从自然地理角度简述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的具体表现。 (2)说明华北地区夏季风较强的时期沙尘暴强度也较大的原因。 (3)请为农牧交错带治理风沙提出合理化建议。 B组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4·江西上饶期末]东北林草交错区是我国生态脆弱区之一,该地针对工程创面生态修复困难、工程护坡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在较干旱的区域采取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