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3.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 第十三章 电磁感应与电磁波初步 整体感知·自我新知初探 [学习任务] 1.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2.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和感应电流的概念。 3.能够运用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判断是否产生感应电流。 4.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 [问题初探] 问题1.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问题2.什么是感应电流? 问题3.世界第一台发电机———法拉第盘的原理是什么? [提示] 问题1.穿过闭合导体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问题2.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流。 问题3.电磁感应。 [自我感知] 经过你认真的预习,结合你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认识,请画出本节课的知识逻辑体系。 探究重构·关键能力达成 1._____发现的电流的磁效应,证实了电现象和_____是有联系的。 2.1831年,_____发现了“磁生电”现象,他认为“磁生电”是一种在_____的过程中才能出现的效应。 3.法拉第把这些“磁生电”现象定名为_____,这些现象中产生的电流叫作_____。 知识点一 划时代的发现 奥斯特 磁现象 法拉第 变化、运动 电磁感应 感应电流 电磁感应的探索历程 开端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证实了电和磁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拉开了研究电与磁联系的序幕 过程 奥斯特实验激发了人们对“磁生电”的探索热情,法国物理学家菲涅耳、安培和瑞士科学家科拉顿、美国科学家亨利先后设计实验探索“磁生电”,但都没有成功 结果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经过十年不懈的探索,在1831年第一次发现了“磁生电”现象,并从中领悟到“磁生电”是一种在变化、运动的过程中才能出现的效应。法拉第经过实验,总结了“磁生电”的条件,引领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化时代 【典例1】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科学家是法拉第 B.奥斯特的思维和实践没有突破当时人类对电和磁认识的局限性 C.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都与变化或运动有关 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使人们找到了“磁生电”的方法,开辟了人类的电气化时代 √ √ CD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他的思维和实践突破了人类对电与磁认识的局限性,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法拉第,故A、B错误;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都与变化或运动有关,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宣告了电磁学的诞生,开辟了人类的电气化时代,故C、D正确。] 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实验: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探究一:如图甲实验中,导体棒在磁场中保持相对静止或者平行于磁场运动时,无论磁场多强,闭合回路中都_____电流,当导体ab做_____运动时,闭合回路中有电流产生。 知识点二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 没有 切割磁感线 探究二:如图乙实验中,当线圈A的电流不变时,线圈B所在的回路中_____电流产生;当线圈A的电流_____时,线圈B所在回路中就有了电流。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当穿过闭合导体回路的_____时,闭合导体回路中就产生感应电流。 没有 变化 磁通量发生变化 2.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 生产、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变压器、_____等都是根据电磁感应制造的。 电磁炉 保持线框平面始终与磁感线垂直,图甲中线框在磁场中上下运动;图乙中线框在磁场中左右运动;如图丙所示,有一个线圈与一个灵敏电流计连成闭合电路,将一条形磁铁的一部分插入线圈中。 问题1.保持线框平面始终与磁感线垂直,线框在磁场中上下运动(图甲),线框中是否产生感应电流? 提示:题图甲中,线框在磁场中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导体没有切割磁感线,穿过线框的磁通量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无感应电流产生。 问题2.保持线框平面始终与磁感线垂直,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