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25828

7.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课件(共23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18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1次 大小:1098635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内嵌,七年级,法治,道德,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2025年蛇年春节作为“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非遗春节”,也是中国农历60年一遇的“乙巳年”,与“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共同构成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里程碑。 首届“非遗版”春节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 7.1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核心素养目标 通过春节的习俗分析,知道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同中华人文精神,传承中华人文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通过议学活动的探讨,了解中华人文精神对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产生的深远影响,进一步增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政治认同 责任意识 《论语》: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集中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 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蕴含着“仁、义、礼、智、信”等中华人文精神,对中国文化 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宫夜宴》,以河南博物院的唐三彩乐俑为原型,通过舞蹈的形式展 现了唐朝宫女们的生活场景和精神风貌,体现了唐朝的文化繁荣和开放 包容的时代精神,同时也传递出中华文化中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书法艺术精湛,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而且文章中流露出对人生的思 考和对自然的感悟,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情趣。 思考:上述中华人文精神的文艺作品体现了什么思想 《兰亭集序》,东晋王羲之的行书代表作,记述了兰亭雅集的情景,不仅 雅慰 1.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P59 1 (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58页蓝字) 2 历史上的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P62 3 笔记梳理 探究新课堂 活动一: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观看视频《儒家思想的当代实践》,找到“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处世方法对当代的影响,并结合实际说一说“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在当代的影响。 探究新课堂 活动一: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视频内容:70年前,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看来,这一原则深深植根于儒家思想的和而不同理念,并为应对全球性挑战,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理念在21世纪仍有深远意义,我们要端正品行,心怀仁爱,尊重他人,能够推已及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现代社会中,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并存,社会治理需要包容不同的声音和需求。中国政府在社会治理中注重听取各方意见,尊重多样性,推动社会和谐;在教育领域,学生的个性、兴趣和能力各不相同。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全面发展;在家庭生活中,成员之间难免会有不同的意见和习惯。通过“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家庭成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包容彼此,维护家庭和谐……总之,“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 探究新课堂 活动二: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岁寒三友”和“四君子”,是传统诗词、绘画等文艺作品中常见的主题。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迎寒开放,故有“岁寒三友”之称。“四君子”则是指“梅、兰、竹、菊”。梅的凌霜傲雪、玉洁冰清,兰的优雅朴素、高洁坚贞,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菊的清新高雅、悠然宁静寄托着中国人对高尚品格的推崇。在中国古代的文艺作品中,花木草石等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你还知道哪些蕴含着中华人文精神的文艺作品? 这些文艺作品体现了什么思想 明宣德青花松竹梅纹盘 东汉朝廷授予乌桓族首领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