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26684

7.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课件(共29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18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5次 大小:244246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七年级,法治,道德,统编,学年,-2024-2025
  • cover
(课件网) 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7.1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课导入 P43 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不仅是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更是世界对春节所蕴含人文精神的认可。阖家团圆、传承习俗、传递祝福,这些人文精神如何塑造我们的生活呢? 本节课一起学习7.1《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政治认同 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阐述中华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责任意识 核心素养目标 能够将中华人文精神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从中汲取促进健康成长的精神养分,塑造理想人格,增强责任担当。 自主预习 1.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 2.中华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及相关内涵 一、人文精神的价值 《只此青绿》是以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为灵感创作的舞蹈诗剧,通过舞蹈语言再现了画作的意境与人文精神。 作品以“青绿”为主色调,舞者服饰借鉴宋代美学,水袖翻飞间模拟山峦起伏,队形变换暗合山水布局,将静态画卷转化为动态诗篇。舞台运用光影投影技术,叠加宣纸纹理与水墨晕染效果,营造出“人在画中游”的沉浸式体验。音乐融合古琴、箜篌等传统乐器与现代交响乐,在空灵旋律中传递出千年文脉的厚重感。 全剧以文物修复师视角展开叙事,通过“展卷、问篆、唱丝、寻石”等篇章,展现古法技艺与艺术精神的传承,最终落脚于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守护与创新。该剧以诗意的表达让观众感受到中国古典美学的当代生命力。 舞蹈欣赏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创作灵感源自哪部作品? 道法 你还看过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节目 课堂笔记———1.中华人文精神的作用:P59-61 历史上的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 诗书礼乐:指先秦的《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四部儒家的经书。 熏陶:比喻指人的思想行为因长期接触某些事物而受到好的影响 2025吉祥物:“巳升升” 思考:“巳升升”的寓意中,体现了中华人文精神有何重要价值 ? “巳升升”头部轮廓与脸颊上螺旋形状来源于陕西扶风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的银质鎏金如意,从头部的蝙蝠装饰到尾巴点缀的寿字盘长结,通身典故寓意着“福从头起,尾随如意”,结合2025年春晚“巳巳如意,生生不息”的主题,呈现出扑面而来的如意气息。这些吉祥寓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人文精神中对幸福、平安、健康等美好事物的期盼和祝愿,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友善、团结、和睦等道德品质。 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 彰显了中华民族对道德情操的涵养。 笔记:2.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 ,对各种精神文化的高度珍视。人文精神的核心在于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②历史上的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 ③中华人文精神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二、人文精神的内容 探究新课堂 活动一: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视频内容:70年前,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看来,这一原则深深植根于儒家思想的和而不同理念,并为应对全球性挑战,维护世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